「老師,我不知道以後要幹嘛?」 台灣教育環境下,許多學生的生活都被考試
大學不會像高中學校一樣,有很完善的系統告訴你資源在哪,大學也不像 108
我叫米拉,是 18y 個人自學生,我經營著自己的社群媒體,時常會透過網路去
嗨大家好!我是 Tina(我的 Medium),目前是一位在數位音樂產業打滾的產品
講座中 TFT 與百味也提到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個兒虐通報,這便是為什麼需要
今年做了許多紀錄反思跟嘗試,把自己搞的忙碌雖然在他人眼中很荒謬,但我想
我們對於這個企劃抱著非常大的期許,然而,在看到其他團隊的企劃後,我曾一
十七歲的這一年,我有了特別不一樣的經驗,整場比賽真正讓我深刻成長的關鍵
挑戰賽過後,也讓我更有動力去做一些本來還在猶豫的事情,從提交表單、發送
事實上,「迷惘」是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只有先勇敢踏出「第一步
講座中 TFT 與百味也提到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個兒虐通報,這便是為什麼需要越來越多人去投入議題。 但國國也說:「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談『全力以赴』,而是『 量力而為 』?」 刻不容緩提醒了我們的急迫性,他是重要的,但也要找到能夠細水長流的方式,因為我們的時間與能力有限,不可能無時無刻保持在一樣的狀態。社會不是只有一種運作方式,我們也有很多能夠做的改變,包括生活中的行為,乃到對無家者心態上的改善都可以是整體社會更好的力量。TFT 執行長杜瀛也分享到:「不要預設別人也會在意你在意的事情,但也別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在意你所在意的事。」 …
這是一個遲來的年度檢視,因為一些原因,這幾天慢慢沉澱整理出來。
今年總體而言事情比較多、比較繁忙,但 2022 也是目前到現在跨出最多步的一年,在許多方面有很多的突破,也在心態上有許多的成長。
算不上有很豐富、五顏六色的生活,但學到很多東西。
以下是我每年都會問自己的年度詢問,如果可以的話,也歡迎跟我一起做覆盤!
年度檢視的自我詢問: …
今年做了許多紀錄反思跟嘗試,把自己搞的忙碌雖然在他人眼中很荒謬,但我想這是一個只會讀書的體制生最好探索自己的方式。2023不免仍繼續水平探索各領域,但是會更加收斂,期許把自己打造成專精三項技能的查爾斯。
雙魚男的世界大概只在乎愛情跟成長,所以簡單整理了2022年的改變成長: …
在申請前,我一直擔心自己的口說能力以及高三只得到 C 的英聽,會讓我和學伴溝通不良。誠然,我英文確實仍有大量的進步空間,但只有勇敢踏出舒適圈、勇敢開口,才能更進步。
剛見到 Linda 的前幾次,我連話都說不好,不過 Linda 也非常有耐心而且貼心地要我慢慢說。聽了她這句話我也比較沒那麼緊張,可以慢慢地和她表達我的想法⋯⋯ …
那天晚上,我感受到全部的觀眾都依依不捨到不想離開講座,即使是線上講座,大家的熱情無法被電腦螢幕阻隔,心與心的交會是如此地靠近彼此與緊緊相依於那晚。
Sophia的跨領域曾經歷了創辦 One-Forty、加入均一、女人迷,現在則是自由工作者、同步進修藝術治療中 …
在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下,許多青年學子開始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與焦慮,而針對「永續人才」,STI 為學生串連企業資源,邀請知名品牌 MSI微星 從企業角度分享「個人品牌」與「產業趨勢」。
同時,STI 也致力於提供人才更多發揮的舞台,這次邀請到三位 STI 第0期的優秀學員,跟大家分享自身如何以學生的身份,找尋人生的方向,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涯!
扣除滿滿的頭銜,你會怎麼形容自己? …
七月報名了小羊老師的「問題解決實戰班」,並在九月第一週開始上課。我希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思辨訓練、企劃撰寫,也期待可以認識很多 mentor 和生活圈以外的新朋友。 在教材包裹中,老師送了我們兩把扇子,其中一把的雙面分別是勾與叉,可以即時透過鏡頭直觀地進行表決;另一把則分別為贊同與舉手,為自己爭取發言
上週受邀去某大學分享,QA再次被問到有關「實習」(intern)的問題,「實習真的有用嗎?都在做雜事怎麼辦?」當下開啟了很多有意思的討論。
回想起來,距離我第一次找實習,已經是十年前了,我當過三次不同產業和規模企業的實習生,工作後面試過、帶過的實習生應該超過百人。以下用10點分享自己這十多年的經驗,不見得是「標準答案」,歡迎留言討論。 …
備考到比較後面的階段,其實會漸漸發現到最大的敵人不是建中、北一女的學生,而是「自己」。自己會給自己過多的預測來嚇唬自己,或者因為自己的惰性懶著讀書,又或者因為心情種種因素有所影響備考情況,與自己共處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我常告訴我自己:「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的盡量的去補足。如果結果不盡人意,再轉個彎往不同的路走,過好每一天。」 此篇文章希望給學弟妹做為參考及給予讀者們更多在考試上的方向及動力 …
聽完 Vicky 的分享真的受益良多,原來行銷不單單只是網路上看到煩的廣告,而是一套理念與信仰的建立。
我本身對行銷也有很大的興趣,除了社群行銷,產品行銷也有在接觸,自己有時候腦波弱買東西時,也會自我探討我到底為什麼被吸引?為什麼會購買?才發現這其中的行銷手法,而我歸納了這其中很重要的行銷心得整理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