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黃千晏:我參加挑戰賽,是為了什麼?

Posted on

我是黃千晏,今年18歲。

蛤小隊隊員: 花蛤,文蛤,簾蛤,海瓜子,山瓜子(我)

為什麼隊名是 「蛤」?

當初在投票時,因為建立投票需要輸入選項,但當時毫無頭緒,就隨便打了蛤(注音:ㄏ ㄚˊ) 沒想到就這樣變成蛤蜊了。 

參加動機

「啊這……這放在備審資料,看起來應該很不錯。」四月初的我

我其實根本不知道這比賽(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要幹嘛。總之,先一頭栽下去就會有動力/知道怎麼辦了!

於是我開始閱讀簡章。

「看起來還蠻有趣的。」這些組織我都沒聽過,但議題倒是很熟悉:

移工議題,我家附近移工不少,對他們的印象大概是……呃,電動腳踏車,每天都哼著歌。「目前先擱著吧。」教育議題,似乎再熟悉不過,跟性別議題一樣,新聞常看到。心理健康,個人曾經歷過,我不是隨便說說。每天晚上躺著睡不著跟自己的腦袋搏鬥,想的就是這些。貧窮議題,這個好難。

我並非毫不在乎而顯得輕浮。但我從來沒想過,這些生活日常有機會被改變,有機會出現不同於現有解決辦法的點子是由我們參賽者想出來。我能做到什麼?能做到什麼足以改變生活日常的事嗎?我的影響力的限度在哪?

3/28(報名徵件期)

腦中只有成績和書審資料的人類

「來投票吧。」我在經過了一個小時的會議後說道。今天開了蛤小隊的第一場會議,我們連隊名都想不出來。

「相較之下,性別議題應該容易得多吧!」我們這麼決定。而影片內容就以三則情境劇場的方式呈現,在拍攝剪輯上蛤蜊們也格外用心。特效、字幕、對嘴、濾鏡一點也不馬虎。進入初賽,一定是件非常令我們期待的事。雖然與組員合作順利,拍攝、剪輯也都是我擅長的項目,但這時我還是想著比賽成績越好,書審資料越好看。

5/5(初賽)

真的只是為了書審資料嗎?

「這是昨天培力講座的筆記。」這句話在群組已經出現第二次。我想,應該會有第三次。畢竟當初是我爽快地一口答應大家我每場講座都會參加,並整理好筆記給他們參考,他們不必擔心這個。

下線以後,突然覺得好累。開幕式我與花蛤北上,舟車勞頓,慶幸自己沒有報名實體場的講座,「到底誰想跟我去。」

不過想想,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單純認為這是為了書審資料。我知道,這挑戰賽將會是一個特別的經驗,因為我在 4/23 的開幕式感受到了現場非常認真的態度。對於這份工作,他們沒在開玩笑。

當所有參加者齊聚一堂,我覺得我格格不入。但這使我莫名的有動力。我要觀察他們,面對這挑戰賽,我想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5/14(初賽)

一個多月過去,我們還好嗎?

「開了兩個小時的會議,怎麼都是我在講。喔對了,我是隊長。」

真的很想跟當時的自己說,真的拜託幫自己一個忙。

幾天前,我們終於完成所有質性訪談。從 TA 設定,問題設計,資料整理,到街訪、電訪,結果令我們非常滿意。這段期間,我多跟隊員溝通,盡量鉅細靡遺地解釋任何有疑問或不清楚的部分,而在需要發想點子時,我改變作法:

不再用訊息或是記事本留言,而是將開會要點事先列出以後,聚在一起討論。這樣一來,就不會有隊友不動腦而惹毛其他人的事情發生了。在開會當下有誤會要排解也容易許多,溝通也因此更順暢。

但今天不一樣。難道連線上會議這方法都不管用了嗎?今天主要討論企劃書的撰寫,原本打算大家一起利用 1、2 個小時的時間一起編輯大綱。但我明明努力跟大家溝通,也盡力了,為什麼沒人願意開麥提供幾個提議或想法呢?

甚至後來終於有人講話了,但事後卻得知是因為覺得「氣氛尷尬,幫你補幾句話。」對於全場幾乎安靜,我不知道該生氣還是該難過。「還是就乾脆這樣 carry 全場,那我不就是整組最厲害的嗎?」但這樣我的負擔也會隨之增加。

沮喪或許比較貼切。時間所剩不多,事情還是得完成。

我們的企劃書裡包含初衷、對於議題與質性訪談的分析、行動方案的設計與實行、在分析質性訪談結果後的短期,中期與長期目標計畫、解決方案如何驗證為有效。

我們整理出以下幾點:多數人對於「數位性別暴力」的認識了解並不多,大家認為此類觀念需要從小教育,以及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大家需要保護好自己。我們也分析了受訪者對於事件當事人的看法、身份分類、聽聞或遭遇類似事件時會採取的行動。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這應該交給警察或政府單位處理,而社會大眾能做的是不要亂傳照片、不要相信網友。

我們得出了幾個結論

  1. 社會大眾雖然常在新聞上看到此類事件發生,但並不完全了解。因而當被問到該如何面對時也不知所措,容易缺乏同理心。
  2. 社會大眾認為從小教育為提高認知最好的解方。

我盯著幾乎一片黑的會議室,好在後來大家用打字的方式寫出了比較多的內容。

「這樣吧,我們每個人分配幾個重點,在期限內編輯完成。今天先這樣。」

5/20(初賽)

一場又一場的挑戰

又是線上會議。

隊友溝通時常會發生認為對方沒在聽或是「為什麼講了那麼多次你還是聽不懂」的情況。有時候隊友突然在緊急時候消失,或是臨時無法出席會議,使我覺得生氣、慌張。

即使知道每個人,包含我自己,除了挑戰賽以外還有不少其他自己的事情要忙,我又產生了想 carry 全場的想法。雖然知道什麼都自己來是不可能的,但距離繳交期限已不遠,事到棘手之處還是會有「乾脆自己來比較快」的想法出現⋯⋯

當下心裡後悔了一下,為什麼要沒事做那麼辛苦的事情。現在想想是值得的,因為我度過了非常精彩的幾個月。現在的我也想跟所有參加挑戰賽的同學說,辛苦各位了。

6/1(複賽)

團隊溝通,每一分子都有責任

「各位,去收個信吧。」五月底的我

「大家都辛苦了,我也很高興我們的努力能晉級到複賽。主辦單位有提供建議希望我們參考,雖然有不少需要修改的地方,但我們也能有繼續進步的機會。大家複賽加油!」

「我希望這次會議能夠實體進行。以我們的狀況,這是比較能有效進行討論的。星期五不行也可以挑其他日期時間~」

我改變了以往的語調,傳了這些訊息。我想要在複賽正式開始前重新整理心情與腦袋,以及最重要的「溝通」。

團隊合作需要調整心態、態度、觀念,不是大家都堅持自己的主見到底。適當的調整與退讓步是必須的。我試著製造一點較為緩和的氣氛;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承受那麼緊張且較高壓的氛圍。

我期望這能使團隊溝通更順利進行,辦事效率更高,也能夠讓自己冷靜一點,不要想到就衝動行事。

再來是避免給予他人「出事了,我會救」的依賴性,這也是會出現前面溝通錯誤的部分原因——失去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不只給隊友,也給自己帶來一種本不該存在的安心感。

以最直接的選字表達我不希望會議為線上進行對我來說是件非常不習慣的事。發出訊息前,我再三確認這段話盡可能不讓他人有誤解的空間。我一直以來都很怕如此「橫衝直撞」的用詞會傷到人。

6/21(複賽:高美國小場勘日)

意料之外的收穫

其實我比較期待的是場勘過後到高美濕地走走,難得出一趟門到海邊,不看看彈塗魚怎麼可以。

雖然跟海瓜子是同學,但如果不是這次的挑戰賽我大概也不會和海瓜子有太多的交集。3年來我們講話的次數屈指可數,挑戰賽讓我認識他私底下其實是多麼有趣的一個人。因為挑戰賽,我也對高美溼地的生態有了更多的了解。

團隊一起努力,還是不簡單

我們試玩了遊戲。連假的這幾天,組員們聚集在一起討論要到國小實踐企畫書內容的簡報及遊戲關卡。企劃書在進入複賽之後有很大的改變,先前企劃書的實踐內容大多由我與簾蛤擬出。

我想團隊管理與合作還是個比較大的問題。連假這幾天我們同意到學校討論流程及關卡詳細內容,也大致想了企劃書要如何更改。

「我會給你們太大的壓力嗎?我會太兇嗎?」

趁大家陸續抵達教室,我大致這樣問了。他們回答不會。但我怎麼覺得氣氛還是有些凝重。我的步調通常比較急促,有時也會想把所有事務一口氣一併處理。而「為什麼講了那麼多次還是不懂」這句話在這段期間不斷在我腦中徘徊。

我們經討論之後決定在簡報裡面放上我們自創的對話內容,透過比較容易理解的字詞呈現對話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數位性別暴力。於是我分派了當日的工作。

「你們慢慢想吧。這個對話內容,如果對於十個類別裡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問。」於是我就處理 PPT 去了。這期間蛤蜊們的代辦事項還包含出題、設計遊戲規則與遊戲道具。

但那天結束時我還是忍不住怒火。總共 2 天的時間處理 10 則對話內容,還有其他未完成的工作,我不免開始想,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我來做。當下真的沒有辦法忍住氣炸的心情。我再次感到氣餒,我覺得我已經盡了我的責任。

6/26(複賽:高美國小)

快樂的收成!

「拜託一定要進總決賽啊!」六月底的我

過去與學生合作過的經驗從來沒有一次給我的印象是差勁的。

我和其他蛤蜊們都曾與國小年紀的學生相處,這也是我們當初決定國小學生為行動方案實行對象的一部分原因;另一個原因則為身邊有認識的國小老師,要取得實行行動方案的同意相對比較容易。我們事先將計畫的流程表以及活動內容製作成檔案與老師們討論,每個班級有兩節課的時間進行。

一早我們搭車到高美國小的活動中心進行佈置,一直到 PPT 解說結束分組進行闖關遊戲,以及最後 Kahoot 搶答我們都非常投入,也樂在其中;學生們臉上也呈現出開心的表情。這是進入複賽以來讓我覺得最有成就感也是最滿足的一天,看到所有人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我知道我們前面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6/27(複賽:上楓國小)

經歷許多,收獲更多

今天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我們決定調整一下解說的方式:增加更多的互動以及更白話的解說來幫助他們理解。上楓國小的學生對於分組闖關的進行方式以及限時搶答的活動都非常有興趣,對蛤蜊們也非常熱情。這 2 天以來我們感受到小朋友們滿滿的活力與熱忱。

雖然前面有許多次與蛤蜊們有溝通問題,導致心情不佳或是非常想要直接擺爛,或者因絞盡腦汁思考、熬夜趕工而身心俱疲,但今天事情總算告一段落。

目前為止我認為進行的也算順利。在溝通不良的情況下,通常很難保持自己的情緒輸出穩定,但大家還是努力做到了。我想感謝我的隊友在各種環節中完成工作;大家在國小的現場表現也非常優秀,與小朋友的互動都非常良好。看著學生對我們蛤蜊組員們的心得評價以及而且跟蛤蜊們的相處融洽,代表著他們是信任我們所做的事情。

在群組裡感謝蛤蜊們,我們繼續往前進—準備報告啦!

7/16(複賽)

有壓力的不只我

「不可以當機!」兩天沒關機,分頁開到滿。筆電比我還操勞。

直到最後一天還在趕工,趕著要在截止時間前繳交。最近錄製心得感想、剪片、製作簡報、挖照片,我們又回到幾乎炸鍋的狀態。我揉揉緊繃著的肩膀,我們可以的!

這次,在經歷了長達 3 個月的磨練,我的步調仍然很快,但我學會了要退讓一步。我可以將速度放緩,但不須要強迫別人接受更多壓力。我透過其他人的視角思考,排出較適當的時程。

7/19(複賽報告)

「全員到齊!」七月底的我

今年去台北的次數已經超越往年加起來的數字,對捷運站都熟悉了。然而,這是第一次全員一起北上。

今天好不容易蛤蜊們又聚在一起,距離上次全員到齊已經一個月。

今天,我們不趕時間。今天,我會好好為之前的態度道歉。今天,我們除了報告還可以一起做好多事情(例如太早到台北而在外面散步亂走許久)。

後來……

蛤蜊們無緣晉級總決賽。

但這不是終點。參加挑戰賽為我開啟了好多個起點;與隊員們的相處使我前進。為了抵達終點,我必須通過跑道上所有障礙物。為了通過所有障礙物,我必須解決它;為了解決它,我必須排解、改善問題。若沒有排解障礙,我只能把障礙物往前推,直至堵住跑道,使我無法再向前。

挑戰賽的大收穫

雖然一開始的動機就是想贏得比賽,不過在這場挑戰賽中,輸贏是其次。除了對議題有更多的了解,也對於自己實力的提升有不少收穫。

突破自己設下的結界,挑戰自己認為不可能的關卡,這些都是我報名比賽時沒有想過的。以前的我「害怕犯錯」、怕「得不到認可」,從一開始苦惱企劃書怎麼寫,與不同人的交流增加,我也找到繼續前進的動機。

團隊合作」使一個人的力量透過其他人的力量輔助之下變得更強而有力,使一個人的視野更寬廣,使一個人對自己也對他人的影響力更加深遠。

這幾個月以來,最大的收穫莫過於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態度隊友的反饋是很好的建議,我也期望自己盡力當個「好隊友」,帶著他人與自己持續進步吧!

看更多: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 總決賽影音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