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徐家答:誰說「實習」只是一份「打工」?

Posted on

我一直覺得實習生只是好聽點的「打工仔」,而我現在生活不到缺錢,想要把時間留給探索人生與學習,因此一直沒有找實習的打算。

直到今年六月,我的第一份實習。

上學期末時,某堂課上的老師邀請了一位在中國做生成式 AI 的新創公司 CEO 來分享他們在做的事情。今年充斥著許多有關生成式 AI 的資訊,議題範圍從如何善用 AI 工具到人類會不會被 AI 取代種種,但實際上在商業世界中 AI 目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我很好奇這件事情,想著如果進到一間 AI 新創公司實習,或許就能從業界的角度看 AI 吧。

帶著這樣的衝動,課堂結束後我厚著臉皮的去問 CEO 有沒有招實習生。

投了履歷與和技術長聊聊之後,就這樣獲得了人生第一份實習。

體驗

遠距實習的第一周我什麼都不知道,連這間新創公司的主要產品或服務都不知道,而他們也不知道我的能力到哪裡,可以做什麼事情,就先給我基本的事情:用 AI 生圖

——客戶會給他們的產品,以及希望產品在的場景與氛圍,而我們要用 AI 生出能夠讓客戶直接在臉書上下廣告的圖片素材。像是把小檯燈這個產品放在溫馨的客廳、有科幻風格的電競房裡。

用 AI 生圖這件事情說好聽點是現代魔法師,但實際上的工作枯燥乏味,測試在提示詞裡面使用不同的形容詞有什麼效果,怎麼樣產生看起來是真實的圖片等等。

雖然枯燥,不過我只要每天做完當天要產出的圖片,確認品質沒問題之後,就可以開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還算愜意。

打擊

過了幾天之後,產品長和技術長看我大概熟悉了怎麼操作不同的 AI 工具生圖之後,慢慢給我一些開放的任務,像是去實驗不同的出圖工具、研究讓產品更融入背景環境的方式等。

每次早會產品長會說目前遇到的問題,技術長提供可能可以解決的方向,交給我去實驗這個方式行不行得通。

在新創的世界裡,很少能一次找到可行的方式。

因此那陣子每天做的事情其實都差不多,每天早會技術長跟我說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式,我花一小時嘗試後發現沒有辦法後,隔天早會說:「昨天試了技術長建議的方式,效果不理想」。雖然實驗失敗,不過我有做完當天分配給我的任務,這樣算是有盡到我的責任與義務吧?我覺得有,但產品長不這麼認為。

那是我開始實習的兩個禮拜後的早會,我如前幾次一樣回報昨天作的實驗與失敗的結果。

產品長沒有像前幾次一樣點下一位實習生,而是語重心長的跟我說

「家答阿,在公司做事不是在學校做實驗寫報告,不是說這個法子行不通就結束了。重要的不是方法行不行得通,而是怎麼樣去解決問題啊。今天你試的這個方法行不通沒關係,那下一步可以怎麼做呢?你有去想還有甚麼方式可以解決問題嗎?如果你認真看待這份實習,那請你把這件事當你自己的事情做。」

那時的我忽然驚覺,之前看那麼多有關「責任」、「當責」的文章與書籍,全都白看了。

小時候在安裝一款遊戲,發現遊戲無法執行的時候,會就此停止嗎?

不會,我會去各個遊戲論壇與攻略網站找解決方法,如果找不到就到處問人,即使弄到半夜一兩點也不善罷甘休。

但怎麼長大了,更有能力了,卻失去了小時候的那鼓「我就是要做到」的意志與決心呢?

反思

我發現是我抱著錯誤的心態看待「實習」。

我覺得我就是個「打工仔」,把別人要我做的事情做完就好,而沒說要做的事情就不要去碰。

但新創在做事情是解決一個還沒有解答的問題,基本上任何事都是「沒說不行就是可以」,只要能夠達到目標的方法都是好方法(當然撇除有法律與道德疑慮的)。

技術長給我的實驗方向是個參考,但是我,徐家答,作為一個二十一歲活在 VUCA 世代的人類,應該要脫離打工仔的心態,脫離老師說一步我做一步的那種心態。

實驗失敗之後不是探討失敗原因就好了,重要的是進一步探索其他可能的解方。

這也讓我開始反思:

或許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實習、參加更多的社團與活動,而是找到那一件我會「當成自己事情」的事,找到一件「如同遊戲般越做越開心的事情」,然後專心去做它。

相關文章:

原文發表於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