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羊正鈺:企業不會告訴你的「實習」真相

Posted on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有些公部門、組織或企業開的缺「看起來」很利害,或是各種比賽、免費的人才培訓計畫,實際錄取、進去後卻發現要當「免費勞工」,工作內容「不如預期」,也學不太到什麼東西,甚至有些人會用「被騙」來形容⋯⋯

這些專門給學生的「工作機會」有很多類似的名稱,除了常見的實習、校園大使,還有像是:工讀生、XX之星、XX接班人⋯⋯不深枚舉。

為了方便說明,我只歸類成兩種:

  • 有薪實習:指的是「有拿時薪」(且符合勞基法)的工作
  • 無薪實習:包含各種琳瑯滿目的「工作機會」,沒有基本時薪,頂多支援車馬費的工作

而資方,又是怎麼看這兩種實習的?

企業為何需要實習生?

要談一間企業為何需要實習生,先要站在資方(雇主)的立場去思考。我們一樣把職場上的工作分成「三大類」:

  • 核心工作:對組織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一定得由內部員工自己做,隨著員工的成長、核心工作的優化,一間公司才有可能持續成長、維持競爭力。
  • 例行工作:每天都得完成的事項,這些工作雖然不見得有趣,但絕對不能不做,因為它是讓一間公司得以穩定運作的基礎。
  • 加分工作:除了以上兩種工作之外,如果有辦法多做到,當然可以加分;但如果真的沒時間、沒人力做,公司也死不了。

一般來說,有薪實習做的該包含「例行工作」裡的一小部分;而無薪實習大概只會做到「加分工作」。

為什麼這樣說?

實習生有什麼「產值」?

什麼是「產值」?就是單位時間內一個正職可以為組織創造的價值。

我們一樣站在雇主的角度思考:一般來說的實習生都是「短期」,在職期間是幾個月到半年不等,而每週的工作時間通常頂多 2~3 個工作天。

也就是說,就算一個實習生的能力幾乎等同於「正職」。一個正職「菜鳥」入職,通常最快也要一到三個月才能把新工作上手——也就是平均要「學習」兩個月之後,對公司來說才算是有「產值」的人。

但別忘了,正職一週工作 5 天。換句話說,一個正職「菜鳥」平均也要兩個月才上手,一個實習生就算再厲害,每週上 2.5 天的班,也要花兩倍的時間、四個月之後,對於企業來說才算真的有「產值」⋯

招募實習的時間成本

剛剛說到,一個實習生從進來到有產值要四個月,也就是說就算是實習生在公司待了「半年」,也只有最後兩個月真的可以對公司和正職員工來說有幫助。

但大多數人可能忽略了另一件事,就是「招募實習生」本身是非常耗費人力和時間,因為「招募期」至少兩個月前開始宣傳,再到收履歷、篩選履歷、一路到面試、錄取⋯⋯。

我過去在關鍵評論網負責招募N屆實習的經驗,一個實習缺,至少會收到一百封履歷,就算一份履歷只用 3 分鐘來看,少說也要花掉我 5 個小時以上。

接著還要面試,假如想找 5 個實習生,通常至少會挑出 10 人來面試,就算面試一個人只用 30 分鐘,又要再花掉 5 個小時,還不包含聯繫、內部討論的時間⋯

找實習生的成本有多高?

實習期間的前三到四個月,還要花時間「從零開始」教、開始帶著做事。一般來說,負責的正職或主管每天至少要多花 1.5 小時來溝通、引導和回饋,畢竟實習生又不是機器人。

最後,真的可以放手、享受有實習生幫忙的「福利」,其實只有最後的一到兩個月罷了⋯⋯但每屆實習生來來去去,六個月的實習生,最後兩個月又要開始招募下一批實習生,其實根本很難「享福」。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加分工作」只會找無薪實習,因為做不好也不會太痛;有必要才選出較簡單、容易帶的「例行工作」去找有薪實習來做,因為後者花時間、又花錢。

不然身為資方,花時間又花錢來招募、帶實習生,每半年又要重新「輪迴」一次,還不如正職自己來做就好了!

企業為何要找實習生?

看完前文,大家就會發現,沒有雇主會吃飽撐著「找實習生」來玩玩,通常是基於以下幾個目的:

  • 遇到「忙季」需要短期、低價的勞工:這種在公關、行銷、會計等產業都很常見,有明顯淡旺季,「例行工作」也會有不少「瑣事」是比較容易帶實習生執行、短期幫的上忙就夠了。
  • 特定專案上需要透過實習生去接觸特定族群:常見的就是在學校辦活動(用學生身份去借場地、烙人),或讓學生去社群上宣傳、拍影片、發文來幫品牌拓展業務、建立年輕人心占率。
  • 超前部署、找人才:通常「新創」比較會用這種方式找人,先讓正職和實習生彼此了解工作內容和態度。大公司本來就一堆人擠破頭,不太需要靠實習來招攬人才,而制度好的也不多。

那身為學生,又該如何判斷實習呢?一堆人擠破頭,不見得需要靠實習生制度來招攬人才。

實習滿足學生什麼需求?

理解資方(雇主)立場後,作為學生應該反向思考,自己為什麼找實習?藉此檢視每一份工作機會是否能滿足你的需求?

履歷表上的實習 title:畢業後不管是升學還是求職,都需要一份精彩的履歷,這麼多學生願意找實習、當「免費勞工」,多半也是基於這個需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怪不了別人。

  • 獲得可以存錢的薪水:如果能找到「有薪實習」當然很好,但也可以想想看,同樣單位時間下是否「最有效」的賺錢方式?
  • 培養解決問題等能力:學習和工作就是為了解決問題,釐清每一份「工作內容」,花了時間是否能學到想要的能力和經驗?
  • 累積人脈:不少人想藉此認識厲害的人才或職場前輩。不過,認識不等於就是你的人脈,關鍵是能否讓彼此都有成長⋯

【延伸閱讀】羊正鈺:學生為什麼要實習?你一定要知道的十個迷思

更多學習、成長相關議題歡迎關注學習家小羊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