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tahead
blog

全部文章

article

蔡曉容:問題解決實戰班—什麼是「科學學習」?

七月報名了小羊老師的「問題解決實戰班」,並在九月第一週開始上課。我希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思辨訓練、企劃撰寫,也期待可以認識很多 mentor 和生活圈以外的新朋友。 在教材包裹中,老師送了我們兩把扇子,其中一把的雙面分別是勾與叉,可以即時透過鏡頭直觀地進行表決;另一把則分別為贊同與舉手,為自己爭取發言

羊正鈺:學生為什麼要實習?你一定要知道的十個迷思

上週受邀去某大學分享,QA再次被問到有關「實習」(intern)的問題,「實習真的有用嗎?都在做雜事怎麼辦?」當下開啟了很多有意思的討論。

回想起來,距離我第一次找實習,已經是十年前了,我當過三次不同產業和規模企業的實習生,工作後面試過、帶過的實習生應該超過百人。以下用10點分享自己這十多年的經驗,不見得是「標準答案」,歡迎留言討論。 …

潘驄杰:給學測生的五點建議

備考到比較後面的階段,其實會漸漸發現到最大的敵人不是建中、北一女的學生,而是「自己」。自己會給自己過多的預測來嚇唬自己,或者因為自己的惰性懶著讀書,又或者因為心情種種因素有所影響備考情況,與自己共處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我常告訴我自己:「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的盡量的去補足。如果結果不盡人意,再轉個彎往不同的路走,過好每一天。」
此篇文章希望給學弟妹做為參考及給予讀者們更多在考試上的方向及動力 …

許庭語: 13 年資深品牌經理教你知名外商如何做品牌行銷?

聽完 Vicky 的分享真的受益良多,原來行銷不單單只是網路上看到煩的廣告,而是一套理念與信仰的建立。

我本身對行銷也有很大的興趣,除了社群行銷,產品行銷也有在接觸,自己有時候腦波弱買東西時,也會自我探討我到底為什麼被吸引?為什麼會購買?才發現這其中的行銷手法,而我歸納了這其中很重要的行銷心得整理給大家 …

成大專訪:延畢三次,但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選擇

延畢對小羊來說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用「熱衷」來形容。
高中時在聯考後回到學校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而大學在化學系讀了五年後,研究所轉考 MBA,又讀了三年半,讓他從此走上非常規的道路。小羊說:「其實我回頭想,當下的決定都沒有特別困難,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雖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支持,但小羊選擇用時間證明自己⋯⋯ …

工常張:從金融系到 UI 設計師的華麗轉身

剛好最近筆者參加學習家小羊和 Reborn UI 共同創辦人 Elise Fu 的線上座談會,做了些筆記跟自我反思。
本篇會和你分享 Elise 從金融業轉為 UI 設計師的故事、經歷和轉職心得,以及想成為 UI 設計師,你需要知道幾件事。
最後還有面對人生規劃跟抉擇的思維,讓你能更有方向去擬定轉換跑道的計畫,甚至是人生的長期藍圖。 …

爆學力:走進以色列的高中教室

我問:「你如何準備一堂課?」
「我會先閱讀很多資料,了解關於主題的大致內容,不會讀課本。然後思考好的開放式問題⋯⋯然後我會去找資料,讓學生可以閱讀,接著思考如何引領學生思考。課程最後會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希望有不同的問題。」Miki 回答。
雖然隨身帶著課本,但顯然他更傾向透過「探究」的方式來備課。

「我希望他們可以懷疑事情。」 …

賴澤霖:問對問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問題

在今年的 2 月到 5 月報名《決策思考力》課程,花 6000 元學費我得到了什麼?這就是這篇文想要回答的問題。我相信一門課的最大價值不是體現在課程內容本身,而是學習者課前與課後的轉變,上完課所剩下的才真正具有影響力。

在今年的 2 月到 5 月報名《決策思考力》課程,花 6000 元學費我得到了什麼?這就是這篇文想要回答的問題。我相信一門課的最大價值不是體現在課程內容本身,而是學習者課前與課後的轉變,上完課所剩下的才真正具有影響力。 …

V7:別嫌學校資源少,我如何「榨乾自己的大學」

現在回頭想想進入大家眼中的「末段大學」不一定是件壞事,也是因為這次的滑鐵盧,從此開啟了我不一樣的思維和人生。一踏進學校的我,沒心情社交和遊玩,大一上學期的我只想著:重考、轉學考,無論如何要回到我學測成績能申請上的頂大。就這樣拼了一個學期,某天發現這四個月中除了讀書,沒有參與課外活動、想學習的事情因為讀書全被延後。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沒有轉學成功,難道我大學四年就為了進入人人稱羨的好學校而只一直讀書嗎?因此,我決定放下轉學考的念頭,開始尋找系上和校內的活動,希望建立起充實的生活。 …

林佳緯:18歲,社會換我來設計

我們對於這個企劃抱著非常大的期許,然而,在看到其他團隊的企劃後,我曾一度懷疑自己的格局是否過於狹隘。當其他人挑戰的是整個教育體制、已和數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時,我們只是在佈置一所學校中的一個小角落。尤其,身為社會大眾眼中的「明星高中」,我校的資源是相對豐沛的,我們是否應該將心力花在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