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問題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啃心理學(環工系、海工所)

學歷(科系):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碩士
國立宜蘭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學士
現職(企業與職位):資訊業專案經理
記得在念高二時就已經要分一、二、三類組,而當時我最喜歡的科目是生物,又不想要背科很多的社會組,所以就選擇了三類,想說之後當個醫生好像也不賴。

隨著高中學習過程,也慢慢發現自己喜歡地球科學、地理的領域,所以在考學測前就把目標放在地球科學系、生物科技、醫學類別等等的科系。
但因為學測考得不盡理想⋯⋯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查理(外文系、國企所)

學歷(科系):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輔系管理科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

現職(企業與職位):
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 AWS 商務拓展代表
美商互聯網 客戶經理

我是透過「繁星計畫」申請到交大外文系,當時因為其他目標的國立大學(清華跟成功)也被選走了,再加上每個學校只能選擇一個學群,而英文是我最喜歡且表現比較好的科目,因此這是我填寫的唯一志願。

確定上了之後,有稍微猶豫猶豫要不要繼續申請推甄,後來主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

許碩展:如何用「防彈筆記法」復盤我的復盤

有句話說:沒有好的復盤反思,可能工作五年還比不上別人一年。而最近在解決一個復盤問題的學習案例中更新了我對好復盤的定義

這時候我接觸到一個很不錯的筆記方式「防彈筆記法」,防彈筆記其中一個核心邏輯是從專案要達成的目標或想解決的問題出發,將一個專案從頭到尾的執行過程記錄下來,每個階段的代辦、關鍵參考資料、以及執行任務時遇到的問題都會收錄在這則任務筆記之中,這套方法稱這種筆記為「任務筆記」⋯⋯ …

工常張:復盤我的2022「真正的強大,是比昨天有所進步」

近期看到社群在流行分享做去年的復盤,再回頭看自己高一已經開始做回顧,就感覺別有意思。自己讀完前幾年的回顧文章後,更感覺自己從高一的絕對理性,與對思考方法的追求,變成現在以適量感性潤飾理性,嘗試找尋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與節奏。

或許這樣更感性的轉變,讓文章的思考方法分享跟實用技術的比例變少了,總覺得對想看技術乾貨的讀者有點抱歉與遺憾。

然而我也希望,能去平衡分享自己理性的思維改變,與感性的心情起伏,讓閱讀文章的你能取走你所需要、或所感興趣的內容,去應對這千變萬化的外在社會,或是安慰缺少諒解的內心世界。 …

潘驄杰:「提問力」如何探究自己與世界

近來讀了藍偉瑩老師的最新力作《提問力》。這是一本比較與教學相關的書籍,但裡面說到的觀念也可以恰恰適用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完這本書後,深深覺得提問力才是未來關鍵、或者說乃至在人生中關鍵的能力,是一本不離主旨,又內含量豐富的一本書! 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很多的技能、工作都會漸漸被人工智慧取代,但身為我

米拉:從「網友」開始的《網路性世代》

我叫米拉,是 18y 個人自學生,我經營著自己的社群媒體,時常會透過網路去發現很酷的人,因此在離開體制轉為個人自學生後,我更感受到網路交友帶給我的幫助與重要性。

在現在的社會中,「網友」時常被汙名化,好像所有在網路上認識的人都是壞人、都會被騙,但在經過自己的親身接觸後,我發現:網路與現實,都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談話內容」。 誰也不能保證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就能一眼看透對方,或是可以放下戒心完全相信,因此透過談話內容,可以了解對方的價值觀或思考的深度,甚至還能變成工作夥伴和朋友——《網路性世代》就是這麼組成的,我和隊長只在實體見過3次面,和其中兩位成員甚至完全沒見過。 …

蔡曉容:問題解決實戰班—什麼是「科學學習」?

七月報名了小羊老師的「問題解決實戰班」,並在九月第一週開始上課。我希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思辨訓練、企劃撰寫,也期待可以認識很多 mentor 和生活圈以外的新朋友。 在教材包裹中,老師送了我們兩把扇子,其中一把的雙面分別是勾與叉,可以即時透過鏡頭直觀地進行表決;另一把則分別為贊同與舉手,為自己爭取發言

羊正鈺:學生為什麼要實習?你一定要知道的十個迷思

上週受邀去某大學分享,QA再次被問到有關「實習」(intern)的問題,「實習真的有用嗎?都在做雜事怎麼辦?」當下開啟了很多有意思的討論。

回想起來,距離我第一次找實習,已經是十年前了,我當過三次不同產業和規模企業的實習生,工作後面試過、帶過的實習生應該超過百人。以下用10點分享自己這十多年的經驗,不見得是「標準答案」,歡迎留言討論。 …

賴澤霖:問對問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問題

在今年的 2 月到 5 月報名《決策思考力》課程,花 6000 元學費我得到了什麼?這就是這篇文想要回答的問題。我相信一門課的最大價值不是體現在課程內容本身,而是學習者課前與課後的轉變,上完課所剩下的才真正具有影響力。

在今年的 2 月到 5 月報名《決策思考力》課程,花 6000 元學費我得到了什麼?這就是這篇文想要回答的問題。我相信一門課的最大價值不是體現在課程內容本身,而是學習者課前與課後的轉變,上完課所剩下的才真正具有影響力。 …

林佳緯:18歲,社會換我來設計

我們對於這個企劃抱著非常大的期許,然而,在看到其他團隊的企劃後,我曾一度懷疑自己的格局是否過於狹隘。當其他人挑戰的是整個教育體制、已和數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時,我們只是在佈置一所學校中的一個小角落。尤其,身為社會大眾眼中的「明星高中」,我校的資源是相對豐沛的,我們是否應該將心力花在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