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學習

鄭羽軒:一個比賽,為何勝過一學期的PBL必修課?

我們學校高一時,有一門校訂必修 PBL 課 (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門要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的課,和挑戰賽很相似。但當時我和班上的同學,其實心裡都知道我們都只是交差了事的完成那課堂作業,「表演」得很好,我自己知道,我內裡卻空空如也。

但青年永續挑戰賽不同的是,參與的同學都有「想要解決問題」的決心和熱情。

挑戰賽,使我學會去拆解問題,它告訴我,如果你認為「你無事可做」那是你不夠了解問題,它也讓我了解到說故事和表現自己成果的重要,故事不是說教,可以快速地讓聽者進入情境;表現自己不是表演,是在有成果後如何如實表現出來的能力。

比賽完後,我覺得自己是很飽滿的,我敢勇敢的說:「我喜歡這樣的社會探究,從訪問、聚焦問題再到實際動作去解決問題,我覺得很有趣 !」 …

黃品恩:別把大學當高中讀,讓你愛上學習的 3 個秘訣

Hi 我是品恩!三年前從北一女畢業後,我沒有直接上大學,而是代表台灣前往英國《UWC世界聯合學院》和全球近100個國家的學生一起上學。(有興趣歡迎閱讀:UWC 世界聯合書院完整介紹)

去年六月我正式從 UWC 畢業,也在八月底回到「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就讀大一。

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的,正是作為一個從西方教育重返台灣體制的學生,是什麼原因讓我在一學期後徹底愛上台灣的大學?

又是透過什麼訣竅,讓我的大學生活與多數人不同,不僅上到百人搶修的台大簡報課,甚至有幸在大公司實習(喔對,還享受到韓國天團 aespa 的尾牙表演? …

潘驄杰:從資管到中文,我如何轉域探索?

2023是一個對我改變許多的一年,不管是在專業領域上或是心境上,都有大的轉換。我想,有這種轉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每步的實踐之下慢慢調整出來的。

熟知我的朋友或是長輩應該都知道,我在這年決定想轉往中文系發展。

一開始我的家人聽了都快要掉下下巴了,家人們說:「你不是在資管系好好的,為什麼要轉到中文?」、「這樣讀中文後薪水有比資管出來較穩定嗎?」,又或是朋友勸我的一句說:「這步你要想清楚,中文出來不是你所想的那麼穩定。」 …

邱耀陞:別害怕失敗,先搞懂 Error, Failure, Problem 有什麼不同!

近幾年,OECD 公佈了「害怕失敗指數」,結果顯示,台灣學生在這項指數上的得分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台灣是全球最害怕失敗的學生……

我相信大家對於這件事都不陌生,可是台灣教育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失敗?是因為我們追求標準答案嗎?還是是因為填鴨式教育?

我認為都不是,而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想清楚「何謂失敗?」

在開始前,先來做個小測驗,

你能具體的說出「Error、Failure 跟 Problem」之間的差異嗎? …

高中生看社會設計課:為何立意良善,卻有學生視為廢課?

隨著 108 課綱的施行,探究、實作、跨域、創新等議題逐漸浮上檯面。比較用心的老師們於是一起研發不同課程,從社會設計、社會議題討論、永續發展目標、AI 導入,老師們希望學生有實際收穫,小至觀點闡述、大至主題企劃,成為了現代高中生的(被荼毒的)生活之一。

「這個課真的很廢欸,為什麼我要了解這些?」 「老師總是打槍我們的看法,不是說要創新?」 「感覺不問清楚的話,老師也不會說,這也不是老師的專業。」 「這些感覺都是需要時間去發掘的,課堂上的時間根本不夠。」

為什麼,立意良善的議題導入課程,會造成實際感受的落差?有什麼方法能達成背後的目的? …

何懿哲:只要跨出一步,你就是在前進!

過去算有 Follow 雷蒙蠻長一段時間,有看過雷蒙的網站、Medium 及聽過雷蒙三十 Podcast,之前也曾經加入雷蒙的付費訂閱服務,以及雷蒙與 Kevin 跟 Hahow 合作的「Notion 實戰線上課程」,因此對於雷蒙算是熟悉。

這次學習家小羊所舉辦的年末聚會主題「不怕我跟世界不一樣,我們都是不分系」邀請到雷蒙來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雷蒙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個很有明確方向和行動力的人。從過去在成大的時期,發現有什麼問題就嘗試去解決,有任何不懂的事物就自己去學,在課業之外還要兼顧打工和賺生活費,以及對於高效率工具和方式的追求,這些面對困難與時間的態度,以及行動的決策和反思,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榜樣。 …

陳靜葳:如何丟掉一個平順的人生

大學開學到現在將近半學期,陸陸續續迎來許多挑戰。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演講、發表能力,或是有想法或計畫後的執行力不差,直到參加了今天學習家 mutahead 的活動,我才驚覺原來我一直活在這個「不差」的舒適圈。

待了實驗室、零星幾次分享會、巡迴演出,然後就上大學了。又來了實驗室,學法文,一些其他活動…途中其實有很多想法,但慢慢的我開始找各種藉口,「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有做很多事。 …

Tomator Hacker:興趣不等於熱愛,你要先開始「創造」

第一次參加了由「學習家小羊」舉辦的學習家工作坊。除了小羊本人以外,這場工作坊還邀請到了侯智薰(雷蒙)當來賓,兩個人的對談激發出很多有趣的想法。

因此,接下來我將跟你分享昨天講座裡我最有感的「五個想法」,並結合我個人的實際例子,期待能讓你更清楚這些想法該如何實踐: …

邱耀陞:讀書會不該只是「讀完」一本書,那太可惜了!

大學最近興起了一股讀書會的風氣,有些人會聚在一起看課外書,也有人透過讀書會來自學線上課程。

但也開始聽到身邊朋友抱怨,有人覺得花時間沒什麼收穫,有人覺得自己學習跟透過讀書會學習沒什麼區別…

兩年前,我為了解決書櫃上大量尚未看完的「書籍」及「線上課程」,我開始自己舉辦讀書會,希望可以透過夥伴的力量督促自己把這些書籍跟課程消化掉。

但事情沒有我想像的順利,我經歷了數十次的失敗經驗後,我發現讀書會不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讀完一本書而已,還能有更深入更豐富的「三個層次」: …

蘇冠彰:我如何撕下「認真讀書」的標籤

在開始閱讀之前,想要問問讀者

「你喜歡你現在的生活嗎?」
「你知道你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嗎?」
「你對未來有抱有什麼憧憬與想像呢?」

今天,我想要從這幾年所經歷的故事,來談談我的成長與生涯故事。

我是如何「突破框架」。重新思考台灣教育與生活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