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進化學院(資工系)

學歷(科系):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畢
現職:曾任 AR/VR 工程師、簡報設計講師、銷售顧問、自媒體工作者、建築業
當初選二類原因有三:
1. 職業因素:單純就是希望往高薪穩定的職業走,就是希望晉升「科技新貴」的一員,對於職涯沒有其他想像。
2. 學科因素:因自身的強科是數學英文,社會與自然科相較之下,比較不排斥自然科,於是選擇往自然組走。
3. 成績因素:透過指考,基本上電機、機械、資工、資管…等二類熱門領域都有選擇,並且大多落在成大,個人對成大的環境比較嚮往。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學習家小羊(化學系、MBA)

「創作者職涯開箱系列」發想於許多高中生面臨選系的當下,只能上網找資料、IOH 影片、參加科系博覽會,去問大沒幾屆的學長姐或大學生。

學習家認為,關於「選系」值得大家看得更長期,不應僅止於大學修什麼課、畢業後有什麼出路,而是應該對「職涯」和「人生」有更多想像。

因此在 2022 年一月透過「書面訪問」的方式,串連多位就讀不同科系、擁有不同職涯經歷的創作者,一起來「開箱」當年的選系經驗、進入職場後回頭思考的人生體悟,給廣大的學習者參考: …

許碩展:如何用「防彈筆記法」復盤我的復盤

有句話說:沒有好的復盤反思,可能工作五年還比不上別人一年。而最近在解決一個復盤問題的學習案例中更新了我對好復盤的定義

這時候我接觸到一個很不錯的筆記方式「防彈筆記法」,防彈筆記其中一個核心邏輯是從專案要達成的目標或想解決的問題出發,將一個專案從頭到尾的執行過程記錄下來,每個階段的代辦、關鍵參考資料、以及執行任務時遇到的問題都會收錄在這則任務筆記之中,這套方法稱這種筆記為「任務筆記」⋯⋯ …

張朝宣:全球集思論壇 GIS Taiwan 經驗與反思

GIS 成立目的是集結全世界的學者、創業家、學生代表,把專業知識融入到實際應用。建立跨代與跨行業的平台,促進多元的聲音對話。2023 GIS 的學術主題有:Metaverse, Health Care, Currency Remodeling, Energy,由180多位學生代表來自 11 個國家,一同享受學術研討會的盛宴。

以下內容單純經驗分享,只撰寫我看到GIS的一面,不能代表其他人的體驗。 …

工常張:復盤我的2022「真正的強大,是比昨天有所進步」

近期看到社群在流行分享做去年的復盤,再回頭看自己高一已經開始做回顧,就感覺別有意思。自己讀完前幾年的回顧文章後,更感覺自己從高一的絕對理性,與對思考方法的追求,變成現在以適量感性潤飾理性,嘗試找尋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與節奏。

或許這樣更感性的轉變,讓文章的思考方法分享跟實用技術的比例變少了,總覺得對想看技術乾貨的讀者有點抱歉與遺憾。

然而我也希望,能去平衡分享自己理性的思維改變,與感性的心情起伏,讓閱讀文章的你能取走你所需要、或所感興趣的內容,去應對這千變萬化的外在社會,或是安慰缺少諒解的內心世界。 …

羊正鈺:企業不會告訴你的「實習」真相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有些公部門、組織或企業開的缺「看起來」很利害,或是各種比賽、免費的人才培訓計畫,實際錄取、進去後卻發現要當「免費勞工」,工作內容「不如預期」,也學不太到什麼東西,甚至有些人會用「被騙」來形容⋯⋯

這些專門給學生的「工作機會」有很多類似的名稱,除了常見的實習、校園大使,還有像是:工讀生、XX之星、XX接班人⋯⋯不深枚舉。

究竟「資方」是怎麼看「實習生」的呢? …

許云澤:復盤我的2022關鍵字 #選擇 #相信 #放下

回顧充滿變數的2022年,我選出的第一個關鍵字是「選擇」。 在高中初期,我絕對算的上是典型的補習班學生,補習補全科,人生只有讀書考大學這一件事。同時我也為了準備「學習歷程(備審資料)」而創辦了現在的「高中生資訊網」。 起初,它只不過是我的備審資料,有空就處理一下,沒想到逐漸累積了流量。後來,我逐漸將

羊正鈺:為何大學生應該「至少休學一次」?

過去幾年,常常有同學在演講、課堂或私訊問我「大學生」該如何規劃?有什麼一定要做的事?該培養什麼能力?

一開始遇到這些問題,我都會不斷反思,因為類似的建議,很多書籍、影音或意見領袖、前輩和教授都可以找到不少資訊,我講的跟其他人又有什麼不一樣?

一直到去年,累積帶了上百位學生,有的是從解決社會問題的挑戰賽中交流,有的是透過深度的課程互動,也有的是引導專案執行的過程,甚至是課程結束之後還持續關於生涯、職涯的討論。在這些學習者的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種「學習樣貌」。

因此,在 2023 一開始,我決定給大家一個「沒有人敢給大學生」的建議

我認為休學有幾個好處: …

吳宜樺:我的大一反思「絕對的彈性,相對的自由」

大學不會像高中學校一樣,有很完善的系統告訴你資源在哪,大學也不像 108 課綱會讓你需要為了備審好看而不斷去增進自己。

大學就是從零開始,最好重新出發的起始點。

因為你讀的知識已經不再只是過去所學的延伸版,而是更專業,又更確定性目標的事物,所以你更需要的去瞭解自己到底要什麼、需要什麼、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你、如何找其他資源、從哪裡找、找什麼機構、找什麼老師等等。

學會去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跟「怎麼找資源」,是每個大學生共同的課題。 …

范芯瑜:沒有學習動機,可能只是逃避的藉口

其實,我這學期不太想開學。甚至有點想休學,因為害怕在大學裡找不到學習動機。

因為不想開學還有想參加一些活動,所以特別讓星期一空著,結果開學第一天我看了場電影才慢悠悠地去學校。到期中之前,我發現自己在上課時常感到沒有動力。明明選了有興趣的通識課,卻感到大失所望。或是覺得報告難搞而不知不覺忘記繳交,甚至想說乾脆退選三門通識課算了。呈現一個對抗學習動機低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