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許云澤:復盤我的2022關鍵字 #選擇 #相信 #放下

Posted on

回顧充滿變數的2022年,我選出的第一個關鍵字是「選擇」。

在高中初期,我絕對算的上是典型的補習班學生,補習補全科,人生只有讀書考大學這一件事。同時我也為了準備「學習歷程(備審資料)」而創辦了現在的「高中生資訊網」。

起初,它只不過是我的備審資料,有空就處理一下,沒想到逐漸累積了流量。後來,我逐漸將比例傾斜到高中生資訊網上,雖然流量穩定上升,但在校成績也是穩定下滑。

這時因緣際會下遇見了一位創業圈的前輩,分享了許多資訊給我,甚至是在創業領域上一步步帶我實做,這時改變我人生的第一個選擇出現了:

「學業 or 創業」

創業,在已經確定有市場的情況下,要做就是用 200%的精力去拼。沒有什麼邊創業邊讀書這回事。雖然無論是師長或是長輩們,身邊的人都不怎麼支持,但我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創業這條路。

慶幸的是,因為遇到了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前輩指導,讓我有機會在創業領域上做出成績,拿下獎項等等。同時也遇到許多貴人,讓我以創業的成績,錄取國立清華大學。

不過,人總是要面對現實。高中生最需要關注的不外乎就是升大學了。這時第二個選擇出現了,我要繼續全力創業,然後用創業來申請大學;還是趁學測還有一年,趕快拼一下回去讀書。第二個選擇:

「傳統考試(學測)or 創業升學(特殊選才)」。

通常,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兩者並進,給自己留後路。但我認為一次要做兩件事,結果就是兩件事都做不好。因此我又再次大膽的做出選擇,直接放棄學測,全心 All in 特選。

在我決定 All in 創業升學後,經過了一段沒日沒夜寫備審的日子,終於熬到放榜當天,有幸錄取清華大學。在錄取清華大學後,已經有大學資格的我,究竟該乖乖的把高三唸完,拿張高中畢業證書?還是把高三的課都請掉,然後為了提早半年去大學體驗,而放棄高中畢業證書?

​「高中畢業證書 or 大學提早半年」

我依舊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放棄高中畢業證書,直接去大學就讀,也讓我提早半年就確定,似乎清華大學的文憑,不是那麼急切的需要我現在去拿。

「學業 or 創業」、「傳統考試(學測)or 創業升學(特殊選才)」、「高中畢業證書 or 大學提早半年」

這些選擇現在回頭看,看起來非常荒唐,只要是長輩應該都是妥妥的選左邊。但當時的我,在力排眾議下,選擇了「當時我認為」適合自己的道路。

這些選擇現在說起來,因為篇幅原因看起來並沒有多麼特別,或是多麼具有挑戰性。不過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說,大概就是「與世界為敵」的概念吧!畢竟那個長輩喜歡不聽話的學生呢,尤其是台灣這種升學主義當道的地方。

但現在讓我到過去重新選擇,我依舊會選擇做高中生資訊網,依舊會選擇創業,也依舊會跳級去念大學。不只是創業可以讓我跳脫那單調的讀書生活,更是我認為創業就是我想要的賽局。

身為補習兒童,我從國小補習到高中的,絕不是厭惡讀書的人。說到底接近大考的前一年,我也能用100%的精力去讀書。

但有趣的是,在創業上,因為我對他有興趣,所以我願意花200%的精力,來為自己的選擇創造奇蹟。

選擇適合自己,同時自己也相信的賽局,讓自己用 100% 的全力衝刺。

相信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就別奢望別人相信你。」

延續上面提到的三次「異類選擇」背後,我認為能成功(做出成績)的因素:「相信」。

高一下,因備審資料而架設的高中生資訊網,獲得爆炸性的流量起伏(兩百萬流量),因此我毅然決然踏上創業的旅程。第一次的選擇(學業 or 創業),我選擇了創業,然而幾乎沒有人相信我的選擇,我父母也是。

其實說來正常,一位連高中都沒畢業的小屁孩,在高一就嚷嚷著不想讀書,想要創業了。即便有了百萬流量的成績,但不免讓長輩會覺得太冒險了一點,畢竟台灣也可以說以保守著名的社會了吧。

即便與世界為敵,我仍相信自己的選擇。

看到這,部分人心中一定有些疑慮:「如果大家都不贊同,那不就是你自己很固執,不願意聽從別人的意見?」

我認為「參考」別人的意見是重要的,但是否要全盤照做則要多多斟酌。每個人的意見都有參考價值,可以取其精華,或是從另外一個觀點來檢視自己事否遺漏了什麼,但絕不是直接照做。

在做出第一次選擇,並相信、堅持直到累積更多成績。在創業競賽中獲得優勝、保送台大創新創業中心後,我再次做出了第二個選擇「以創業申請大學」,也就是放棄學測考試(以前叫聯考),全力準備創業升學,做了超過百頁的備審資料。

第二次的選擇,我依舊相信自己。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我的父母選擇默許。聽完我的分析後,雖然半信半疑,但也不阻止我高中請假、在家做備審資料。

最後,在過去兩年創業的累積,以及超狂半夜三點教我、陪我一起做備審的 Yi-lang Chuang Clubhouse 網友兼顧問,我如願錄取了國立清華大學!(當時真的覺得做備審資料,比起創業還要痛苦 XD)

在錄取清華大學後,我距離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就讀,還有整整半年的空檔……第三個選擇-把高中讀完拿張畢業證書;亦或是直接跳級去讀大學,但高中無法畢業?

想當然,我是會選擇將就保守的人嗎?當然不是,因此我直接選擇跳級去體驗大學生活了。

不過,高中那邊認為我既然已經錄取大學,就該乖乖的把學生的本份盡好,乖乖的把高中剩餘半年讀完,畢竟才浪費「半年」就可以換得一張「對我也沒什麼用的」畢業證書,很划算吧!

即便過程中還是有許多老師勸我好好的讀完半年,給自己未來多一點選擇。不過經過多次分析,我選擇相信自己做的決定,提前去清大讀書。不過無論我如何跟學校溝通,學校那邊都不肯准假,當然我這邊也不是為了靠北學校,所以我直接講結果。

明明照校規請假,但學校那邊百般刁難,用一堆不合理的理由不准假。不過既然是我的選擇,我也堅持到底。我直接選擇放棄高中畢業證書,在法律最低限度允許下,每週只去半天(為了不被國教署通緝,為此我還研究了一堆法律條文…)

但這一次,不只是我自己相信自己,最大的不同在於:「我父母在聽了我的分析後,選擇支持我、相信我的選擇,也出手幫助我處理相關事情」

談完選擇,談相信。​

我一直認為在為自己做好選擇之後,挑戰才剛開始而已。你需要面臨的是從四面八方的挑戰,無論是這條路上的荊棘,又或是閒雜人等的輿論。甚至有些時候,這些不支持的聲音甚至來自父母。

在「2022 親子天下 教育創新國際年會」演講分享中,我在結尾聊到:「父母們就像孩子在世界中的避風港,如果孩子今天在外頭遭遇風浪,他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理解與支持。」

相信自己,只要持續耕耘,成果便會證明一切。

我也知道,並非所有父母都在一開始就會支持小孩做的決定,我的父母也是。

​但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相信」自己吧!為之付出 200% 的時間、精力與專注力,時間的洗禮下,為自己做出最亮眼的成績。

放下

「同時追兩隻兔子,一隻也追不到」

​從 #選擇 接著#相信,最後談「放下」。

自高一開始創業至今,也經過了三年的時間,做時間的朋友,累積了不少成績。從一開始的機會要主動爭取,到後續卻成為身邊有太多事情,忙也忙不完。

講結論,今年與過去不同的是,過去只要有機會我絕不放棄,一定會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但今年,我選擇「放下」。

無論是參加 Hahow 線上課程計畫,已經進入決賽後主動放棄;亦或是數場演講分享邀約;還有許多創業前輩願意幫忙引薦,讓我創業項目有更大發展可能性等等。

以及,我放下舉辦我過去連續舉辦近三年的百萬營隊-「學習歷程 x 網站架設 研習營隊

對於過去的我來說,每一次機會都格外重要,每一次的嘗試都對我很有價值。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如果我要把所有機會攬下,每一次的嘗試機會成本都非常高,甚至會影響我真正該去做高影響力事情的時間。​

也許該放下?如果我能更早懂一點這個道理會更好。在2022年裡,因為身邊的機會逐漸變多,假設我依舊保持著過去的思維,希望把所有機會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情。那最後就會變成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一團糟。

「放下」用說的、用分析的真的再簡單不過了。

但真的要自己把送到手上的機會拱手讓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無論是高額的收入,或者是成功的機會,個個都是甜蜜的糖果。只怕是個裹著糖衣的毒藥,成為讓你停滯在舒適圈的藉口。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A Year of Productivity)的作者 Chris Bailey 在書中也聊過這件事。他在執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計畫時,檢視了身邊所有執行中的事情。最後只能讓自己放下非常高收入的「一對一顧問服務」,即便這件事可以讓他賺進不少的收入,但這件事對於他的計畫完全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是花費他大量的時間而已。

說到這,我也更佳認為 Mentor 的重要性。其實當初我並非自己就能做出「放下」的決定,只是在懷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做「與自己目標不相關的事」,但這些又是還不錯的機會,真的該放棄嗎?

如果沒有 Mentor 給予一些過去經驗上的分享,確實很難自己就做出這樣的「放下」的決定。

人,拿起容易,放下很難。

2022,從加法到減法的思維。

2023,讓自己專注在高影響力的事情上。

期許大家都能變得更好,適當的抉擇,專注在值得自己花時間的事情上!

本文原刊載與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