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吳宜樺:我的大一反思「絕對的彈性,相對的自由」

Posted on

原本想說,讀完整個大一再來回顧,但大一上就蠻精彩的,想用文字還有一堆照片紀錄一下。

來分享一下讀了半年大學的心得。

第一、把學校的資源搾乾

為什麼說是資源搾乾呢?因為學費超貴。

當然國立還是私立一定會影響社會大眾對於一個人的學習成效去評斷,但我目前在私立大學讀的不錯。

社會系的老師都很好,不是關乎成績給的甜不甜,功課考試好不好過,而是他們真的都是想要給予你一些知識(至少不是薪水小偷),用放大鏡去跟你一起剖析議題中的社會學,教你怎麼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或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中去發現社會學的影子。

單讀社會學真的不能做什麼事,但是任何事套用社會學就會成大事。
(希望我讀到大四年後回來看這段話還會認同)

再來,大學不會像高中學校一樣,有很完善的系統告訴你資源在哪,大學也不像 108 課綱會讓你需要為了備審好看而不斷去增進自己。

大學就是從零開始,最好重新出發的起始點。

因為你讀的知識已經不再只是過去所學的延伸版,而是更專業,又更確定性目標的事物,所以你更需要的去瞭解自己到底要什麼、需要什麼、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你、如何找其他資源、從哪裡找、找什麼機構、找什麼老師等等。

而其實找資源的能力是我從高中就不斷在培養,也是我求學路上遇到的恩師們教會我的能力。

學會去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跟「怎麼找資源」,是每個大學生共同的課題。

第二、同儕互動

這裡指的是,一到大四甚至大五、大六。

這學期很不適應又面臨最大挑戰的地方,就是「豬隊友」。

因為社會系很多團體報告,需要分組,通常大一一進去聽到要分組就會自然的往左右邊看,因為大家都不認識,也不熟悉,這時你的左右方就像是救命稻草,畢竟其實很少人會覺得被教授或助教分配組別是件好事。而親身體會,事實證明了,被分配的,真的不是件好事。

但經過了期中之後,就會開始「大洗牌」。

因為短時間內其實已經可以摸透這個人是不是好隊友或豬隊友,但如果不幸的不能洗牌,也會自然的避開太重要的部分給豬隊友,或是,直接告訴他這份報告的比重還有組內互評,如果他要分數就得自己爭取。

我自己剛開始也是,對於豬隊友的存在感到非常錯愕又無奈的憤慨,憤憤然覺得怎麼有人可以讀大學如此擺爛的理所當然?讀社會學一點都不社會化到底是什麼概念!

讀社會系半年養成了很會隨便打字都一千以上,開始會對這個世界原本的定義產生更多疑問,開始在交談的言論或是某些事件帶入社會學的角度。

後來遇過太多次這種情況,但值得一提的點是——我會直接去找老師聊聊。(而且老師還願意理我)

當然不是直接像小學生那樣告狀的聊聊,是詢問老師在求學階段對於這些情況是如何處理和適應的,我發現老師的方式都很受用,也確實實際在行動跟心境上有些轉變。

比如:好好的跟他聊我的感受和他的心態會影響我對這門課的期待,以及去思考他為什麼會這麼做的原因,其實聊完之後都可以理解,畢竟不是誰都是因為真正喜歡社會學才讀社會系。以及就是把他自己覺得一定可以做到的部分放心的交給他,並且告訴他一定要適時求救,沒什麼好丟臉的,東西交不出來,組內鬧翻一起沒分數才丟臉。

再來就是——交到很棒的朋友。

因為大學會有來自台灣各縣市,甚至其他國家的同學,彼此互相關照,平常一起體驗生活,接近考試一起讀通宵,一起去咖啡廳打報告,一起用廢話討論社會學,再從彼此言論吐槽對方,最後得出有共識的結論,整個過程雖然充滿我們所理解荒謬的社會學與哲學,但是在彼此腦力激盪下又覺得很有趣。

好的同儕,或甚至是說真正對社會學有興趣的同儕,是在唸社會系中的調味劑。

第三、絕對的彈性,相對的自由

大學可能就是一個很瘋的階段。

處在一個辛苦考完學測或分科,想要放肆體驗大學生活,或是拼命在四年裡體驗完了人生中最瘋狂的事,最出格或是最叛逆的。

大學能力測驗就像「人生的分類帽」吧,你知道自己在哪個學院後,就會開始想像自己跟主角一樣擁有所謂大學生應該擁有的生活。

我這學期,給予自己很大的彈性調整空間,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生活、去玩各式各樣的東西,固定看展覽、買花、社交、遊走在活動企劃與影音企劃和主持人的身分間、在雜誌社群的定位中摸索,找出適合自己的職位、旁聽、查詢各式資料、不斷騷擾老師助教們求解求學生涯的規劃、詢問有經驗者許多自己未解的問題,有好多的事情,是我大一上在做的。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

雖說有專案、有實際的影音成果呈現、主持與媒體終於在想像中連結,也確定了自己更遙遠的志向。

感覺又做了好多事,在系上、在社群、在未來規劃,但始終沒有一件事情是讓我自己覺得有所突破的,感覺自己還是在停留與抽離間拔河。

更多的時間,我都是在探索這間大學,找到我要的資源,不斷問問題,然後讓自己下學期可以很正式的開始實行。

確實,也因為大一上課程很彈性,甚至有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自行的去運用,我可以自己選擇讀書、備課、用工作上的事或是兩個社群的工作,額外接觸系上的事務,可以協助到老師(畢竟我問了好多問題)。

但是,自由不是沒有代價,而且自由對於自律來說,會有些罪惡感。

下學期要開始輔系政治 and 極度可能逼近超修學分,又是自己需要去適應的課題了。

下學期的適應課題就定為,壓力與理想:如何取捨人生中的必要。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究竟大學生宜樺能不能在主系與輔系的學分和課業中,適存額外的專案和企劃主持還有實習呢,繼續看下去……

本文原刊載與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