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性世代》因《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而組成,在全國比賽中拿下「一般組第二名」。
在比賽的過程中,我們主要研究「性別議題」,透過深入訪談,了解課綱理想與教學現場的落差,以及召開課本內容審議模擬大會,找出健康教育課本裡會誤導學生的敘述,並試圖提出解決方式。
未來,也將找尋更多契機做發聲,研究性別議題的同時,也要證明現在這個 Z 世代的「高中聲」很有「聲量」。
接下來,就是屬於我和我們的故事:
「網友」也能是工作夥伴和朋友?
我叫米拉,是 18y 個人自學生,我經營著自己的社群媒體,時常會透過網路去發現很酷的人,因此在離開體制轉為個人自學生後,我更感受到網路交友帶給我的幫助與重要性。
在現在的社會中,「網友」時常被汙名化,好像所有在網路上認識的人都是壞人、都會被騙,但在經過自己的親身接觸後,我發現:網路與現實,都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談話內容」。
誰也不能保證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就能一眼看透對方,或是可以放下戒心完全相信,因此透過談話內容,可以了解對方的價值觀或思考的深度,甚至還能變成工作夥伴和朋友——《網路性世代》就是這麼組成的,我和隊長只在實體見過3次面,和其中兩位成員甚至完全沒見過。
什麼才是從「影像」出發?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的報名需要有一支影像來介紹團隊,當時我和隊友們一起討論的時間比較晚了,差不多剩下十天就要截止,因此我們想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影像和當面闡述的內容有所差別,讓影像這個媒介除了擁有在網路上傳播的價值,也能利用視覺吸引人,「讓影像發揮到最大」。
因此在製作影片,我們決定要讓影片有兩個層次,一個是「視覺上的張力」,一個是「細節上的解讀」,並且扣合我們的核心理念:「社會性解放、個人性和解」。
影片除了呈現團隊是以「網路」工作外,風格以「視覺張力」為主,直接在第一遍及開頭時做豐富變化和風格化,即使未細看、即使僅僅閃過幾秒,也會有幾分的印象,而往深處、仔細點看會發現「內容的疊加」以及「故事的編排」是具有意義的。(報名影音)(形象動態海報)
有關影像的進一步詳細的解說可參考:
🔍《網路性世代》形象影片x報名影音 編排含意
創造舒適的對話「空間」,學會「勇敢表達」與「聆聽」
在性別議題裡,我們想了解「性教育」中,「課綱理想與教學現場的落差」,於是我們創造了訪談空間。
我們希望訪談空間能達到「舒適、尊重、友善」,因此選擇使用 Line 的會議室,而非更多人熟知的軟體,讓彼此在螢幕分享時,也可以看到對方,而不會被遮掩。
在過程中,我們接收到了很多平常不會聽到的故事經歷,像是在同志酒吧的豔遇、性剝削的經歷、高中生約砲的想法等。
以我個人來說,很多其實十分衝擊,因為這並非我平常生活會聽到的,甚至很多性相關的領域我沒有了解過,在聆聽故事的當下,會有很多不熟悉的情緒產生,這時我才更體會「表達」不容易,「聆聽」的人也需要準備和花費力氣,如何保持中性、給予尊重,是一門功課。
三天,我們做了 20 場的深入訪談,每一場都長達 2 小時。
訪談者給予我們所創造的空間、以及訪談對話的過程都是正向回饋,很開心的我們真的達成我們堅守的事情,讓訪談者可以自在地述說故事,我也從中學習「如何聆聽」。
「學聲」不分年齡,很有「聲量」
訪談結束,我們召開「課本內容審議模擬大會」,從訪談中先前的 20 場訪談中,我們依照多元差異性的標準,「圈選」出6位學生代表,聘作委員,發出開會通知單、聘書、會議手冊、委員名冊等資料,會議也找到了具有實務經驗的三位專家做諮詢,了解專家/學者的想法與處境。
在審議會中也得到了些共識,如下:
- 發現課本中的引用資料過時、錯誤。喜愛引用哲學家的名言卻曲解這些佳句的意思。
- 內容也應該給學生完整、多元的「資訊」或用條列的「知識點」,讓學生有自己思辨的空間。
- 發現在性教育的章節,卻以「愛」為基礎,這種 性愛混為一談的內容並不貼切學生的真實需求。
隨著訪談和審議會的結束,我們也證明青少年即使在沒有培力的情況下,僅閱讀了我們所提供的課本照片與會議資料,透過思辨,就有辦法參與討論,同時也具備分析、表達的能力,在審議會上清楚地述說每一個論點和想法。
我們也在證明現在 Z 世代的「高中聲」很有「聲量」。
《網路性世代》之於我們
在比賽時,因為議題和影像行銷,我們收到了 《談性說愛》 Podcast 的邀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到達了 22,000 次的播放量。比賽結束後,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隊也收到很多合作邀約,其中包含現在已上架的《多多益善-善盡天良》 Podcast 節目。而我也因為《網路性世代》認識很多朋友,影像能力有所提升,對自己增加一點信心,也在多場演講上將團隊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目前比完賽的《網路性世代》,在經歷一個月取得共識後,我們將步調緩下來(剛好碰到團隊升大學的階段XD),先來幫自己「長腦袋」。我們每個禮拜有一次的長腦袋會議,類似「讀書會」,我們會共同挑出有興趣的主題一起來討論,希望一邊完成團隊成員各自事情,也一邊找尋未來的方向。
談性說愛 Podcast:Sex Chat podcast #85 五位來自台灣各地的高中生,他們在乎性的什麼?
多多益善-善盡天良 Podcast:【眾聲相 EP42】青少年聊色,去哪聊?我們真正想要的性教育
未來,讓「改變」持續發生
《網路性世代》能走多遠尚未可知,但我們是一群很有想法和擅長領域的人們,我相信我和這群隊友們,不論之後是在任何地方,不論以團隊還是個人的名義繼續發展,我們都會持續學習,並對每一個向我們提問的問題都給予用心、真誠的回覆。
成為自學生,我看見能力不被年齡限制,在《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我再次深刻體驗了行動帶來的無限力量,很感謝這路上給予回饋的每一位觀眾、聽眾、評審等等的每一個人,也向我的隊友們再次告白
「很開心我們這次能相聚!我們常常一邊打鬧一邊開會,但認真的時候我們也一起共同努力,時間緊張時,我們一起將最終話語權交給該領域最專業的人,覺得要改進的地方也直接提出,過程中一切以團隊為優先,『尊重專業和互相理解』是我覺得達成和睦相處的氣氛的原因,很幸運能在高中就遇見你們這群人,嗚嗚嗚……實在是五告愛ㄟ啦!」
小記:超越比賽的友誼
「我應該是第二名和第一名頒獎時都在大叫的一個人了 XD」
決賽現場頒獎完,主辦方–小羊給予了分享心得的時段,當時我說
「我應該是第二名和第一名頒獎時都在大叫的一個人了!很開心這次的比賽讓我們有機會相聚,先前認識的、比賽認識的,早就在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時,就超越了比賽發展成更深厚的友誼,很開心能遇見這群人,並一起得獎,那代表跟我同頻的人都很厲害!」
《網路性世代》裡,我是唯一認識所有人的人。
不過五個人裡,我只實體見過兩個人,另外一個是在網路上認識半年之久,到了比賽結束後的一個月才見到面,還有另外一位在網路上見過面但我直接忘記,直到我們第一次開會到後半段才想起來!
除了隊友們,在比賽前也在幾次網路上的契機認識《永創者》團隊的隊長(一般組第一名),還有一些其他團隊的朋友。
回想起來,我真的一點都沒有因為比賽和名次才把自己做好,而是因為這裡有一群很棒的人聚在一起,所以讓我對自身的要求提高,有動力想去完成一切。
一邊打比賽的過程中,我們也和同是比賽團隊的《爛泥計畫》、《永創者》、《Girls on the Way》的成員們常常有生活上的聊天,比賽途中,不論對方有沒有進到下一個關卡,我們都互相給予鼓勵,比賽結束一起參加論壇、拍攝影片,大概就是一個變成一個大家庭,然後全部打散再組起來,但全部人依然在一起的感覺。
能獲得這種「超越比賽的友誼」真的讓我無比激動。說到比賽,會先想到的永遠是你們這群人,好啦~不多說了,一樣愛你們!我們就一起繼續走下去,把該玩的、想玩的,通通給他玩下去!
看更多:中學生挑戰賽總決賽影音
給學弟妹的話:你的能力不等於你的年齡,不分界線學習吧!
參加中學生社會設計挑戰賽前,我只短短做過社會議題行動一年,沒有寫過成功派上用場的企劃書,沒有辦過實體的活動,甚至沒有做過跟提案競賽相關的邏輯簡報與訪談,我有的只是在影像上的技術,但因為「跨領域、跨身份、跨年齡」去認識人,讓我們組成一個團隊,每個人都發揮自己所長並互相學習。
「你還年輕」,不是指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拖,或是把想要的事情放到後面去做,而是要你趕緊行動,去熟悉更多領域,用著大家覺得「你還年輕」的包容度,去把第一次會犯下的錯誤都犯一犯,因為當你再長得更大,發現其他人都會就只有你不會時,你們就會被拉開差距,
人生永遠有學不完的事物「必須」學習,根本沒有時間拖,趁著還年輕往深往廣「不分界線」去學習,認識更多異溫層的人打開格局和眼界,創造同樣年齡的無限可能!
–
我叫米拉 Mila,是18y自學生。
曲折/前衛/冷血/溫柔。
曾經到台南讀過半年的書,變成了在體制內外遊走的怪人,兩年經歷了不同學習方式的轉變(實驗機構-休學-體制-個人自學),也因為不同環境下,從充滿舞台的人生跌到盡力創造機會讓自己再次站起,充滿曲折的路上,讓我學會了冷血與溫柔。
「這世界十有八九是險惡,我想盡力傳遞溫暖。」是我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