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進化學院(資工系)

學歷(科系):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畢
現職:曾任 AR/VR 工程師、簡報設計講師、銷售顧問、自媒體工作者、建築業
當初選二類原因有三:
1. 職業因素:單純就是希望往高薪穩定的職業走,就是希望晉升「科技新貴」的一員,對於職涯沒有其他想像。
2. 學科因素:因自身的強科是數學英文,社會與自然科相較之下,比較不排斥自然科,於是選擇往自然組走。
3. 成績因素:透過指考,基本上電機、機械、資工、資管…等二類熱門領域都有選擇,並且大多落在成大,個人對成大的環境比較嚮往。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學習家小羊(化學系、MBA)

「創作者職涯開箱系列」發想於許多高中生面臨選系的當下,只能上網找資料、IOH 影片、參加科系博覽會,去問大沒幾屆的學長姐或大學生。

學習家認為,關於「選系」值得大家看得更長期,不應僅止於大學修什麼課、畢業後有什麼出路,而是應該對「職涯」和「人生」有更多想像。

因此在 2022 年一月透過「書面訪問」的方式,串連多位就讀不同科系、擁有不同職涯經歷的創作者,一起來「開箱」當年的選系經驗、進入職場後回頭思考的人生體悟,給廣大的學習者參考: …

蘇倚恩:兩個步驟讓高中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老師,我不知道以後要幹嘛?」

台灣教育環境下,許多學生的生活都被考試、補習塞滿,每天忙碌,但對未來卻感到迷惘。在這篇文章,我是蘇哥(蘇倚恩),將會教你用 2 個步驟釐清內在價值觀,並且規劃出具體的實踐方案,讓你慢慢掌握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 …

羊正鈺:為何大學生應該「至少休學一次」?

過去幾年,常常有同學在演講、課堂或私訊問我「大學生」該如何規劃?有什麼一定要做的事?該培養什麼能力?

一開始遇到這些問題,我都會不斷反思,因為類似的建議,很多書籍、影音或意見領袖、前輩和教授都可以找到不少資訊,我講的跟其他人又有什麼不一樣?

一直到去年,累積帶了上百位學生,有的是從解決社會問題的挑戰賽中交流,有的是透過深度的課程互動,也有的是引導專案執行的過程,甚至是課程結束之後還持續關於生涯、職涯的討論。在這些學習者的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種「學習樣貌」。

因此,在 2023 一開始,我決定給大家一個「沒有人敢給大學生」的建議

我認為休學有幾個好處: …

米拉:從「網友」開始的《網路性世代》

我叫米拉,是 18y 個人自學生,我經營著自己的社群媒體,時常會透過網路去發現很酷的人,因此在離開體制轉為個人自學生後,我更感受到網路交友帶給我的幫助與重要性。

在現在的社會中,「網友」時常被汙名化,好像所有在網路上認識的人都是壞人、都會被騙,但在經過自己的親身接觸後,我發現:網路與現實,都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談話內容」。 誰也不能保證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就能一眼看透對方,或是可以放下戒心完全相信,因此透過談話內容,可以了解對方的價值觀或思考的深度,甚至還能變成工作夥伴和朋友——《網路性世代》就是這麼組成的,我和隊長只在實體見過3次面,和其中兩位成員甚至完全沒見過。 …

范芯瑜:沒有學習動機,可能只是逃避的藉口

其實,我這學期不太想開學。甚至有點想休學,因為害怕在大學裡找不到學習動機。

因為不想開學還有想參加一些活動,所以特別讓星期一空著,結果開學第一天我看了場電影才慢悠悠地去學校。到期中之前,我發現自己在上課時常感到沒有動力。明明選了有興趣的通識課,卻感到大失所望。或是覺得報告難搞而不知不覺忘記繳交,甚至想說乾脆退選三門通識課算了。呈現一個對抗學習動機低落的狀態。

賴芊芝:在乎議題的人,不是只有我

講座中 TFT 與百味也提到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個兒虐通報,這便是為什麼需要越來越多人去投入議題。
但國國也說:「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談『全力以赴』,而是『 量力而為 』?」
刻不容緩提醒了我們的急迫性,他是重要的,但也要找到能夠細水長流的方式,因為我們的時間與能力有限,不可能無時無刻保持在一樣的狀態。社會不是只有一種運作方式,我們也有很多能夠做的改變,包括生活中的行為,乃到對無家者心態上的改善都可以是整體社會更好的力量。TFT 執行長杜瀛也分享到:「不要預設別人也會在意你在意的事情,但也別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在意你所在意的事。」 …

蔡曉容:語言交換的反思「Do you proud of being Taiwanese?」

在申請前,我一直擔心自己的口說能力以及高三只得到 C 的英聽,會讓我和學伴溝通不良。誠然,我英文確實仍有大量的進步空間,但只有勇敢踏出舒適圈、勇敢開口,才能更進步。

剛見到 Linda 的前幾次,我連話都說不好,不過 Linda 也非常有耐心而且貼心地要我慢慢說。聽了她這句話我也比較沒那麼緊張,可以慢慢地和她表達我的想法⋯⋯ …

詹雅棠:從不認識自己,到自我肯定之路

那天晚上,我感受到全部的觀眾都依依不捨到不想離開講座,即使是線上講座,大家的熱情無法被電腦螢幕阻隔,心與心的交會是如此地靠近彼此與緊緊相依於那晚。

Sophia的跨領域曾經歷了創辦 One-Forty、加入均一、女人迷,現在則是自由工作者、同步進修藝術治療中 …

成大專訪:延畢三次,但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選擇

延畢對小羊來說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用「熱衷」來形容。
高中時在聯考後回到學校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而大學在化學系讀了五年後,研究所轉考 MBA,又讀了三年半,讓他從此走上非常規的道路。小羊說:「其實我回頭想,當下的決定都沒有特別困難,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雖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支持,但小羊選擇用時間證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