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

蔡曉容:台灣需要10萬印度移工嗎?

第一次聽到印度移工的相關資訊,是11/17參加外交部與社企流舉辦的「2023 NGO 領袖論壇」。

論壇當中,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吳銘軒提到舉辦在即的「反印度移工遊行」,並提出自己的質疑。包含學生如何短時間內籌組大型集會遊行(但我認為這點還是有機會的),以及印度網紅如何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抨擊台灣對印度的歧視。

在尋找一些資料之後,我認為此議題值得討論。 …

邱耀陞:讀書會不該只是「讀完」一本書,那太可惜了!

大學最近興起了一股讀書會的風氣,有些人會聚在一起看課外書,也有人透過讀書會來自學線上課程。

但也開始聽到身邊朋友抱怨,有人覺得花時間沒什麼收穫,有人覺得自己學習跟透過讀書會學習沒什麼區別…

兩年前,我為了解決書櫃上大量尚未看完的「書籍」及「線上課程」,我開始自己舉辦讀書會,希望可以透過夥伴的力量督促自己把這些書籍跟課程消化掉。

但事情沒有我想像的順利,我經歷了數十次的失敗經驗後,我發現讀書會不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讀完一本書而已,還能有更深入更豐富的「三個層次」: …

蘇冠彰:我如何撕下「認真讀書」的標籤

在開始閱讀之前,想要問問讀者

「你喜歡你現在的生活嗎?」
「你知道你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嗎?」
「你對未來有抱有什麼憧憬與想像呢?」

今天,我想要從這幾年所經歷的故事,來談談我的成長與生涯故事。

我是如何「突破框架」。重新思考台灣教育與生活的意義? …

徐家答:誰說「實習」只是一份「打工」?

我一直覺得實習生只是好聽點的「打工仔」,而我現在生活不到缺錢,想要把時間留給探索人生與學習,因此一直沒有找實習的打算。

直到今年六月,我的第一份實習,才發現自己心態有多錯誤⋯⋯ …

黃千晏:我參加挑戰賽,是為了什麼?

「啊這……這放在備審資料,看起來應該很不錯。」四月初的我

我其實根本不知道這比賽(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要幹嘛。總之,先一頭栽下去就會有動力/知道怎麼辦了!

「看起來還蠻有趣的。」這些組織我都沒聽過,但議題倒是很熟悉:移工議題,我家附近移工不少,對他們的印象大概是……呃,電動腳踏車,每天都哼著歌。「目前先擱著吧。」教育議題,似乎再熟悉不過,跟性別議題一樣,新聞常看到。心理健康,個人曾經歷過,我不是隨便說說。每天晚上躺著睡不著跟自己的腦袋搏鬥,想的就是這些。貧窮議題,這個好難。 …

洪一亘:如何透過體驗、反思與修正,試探自己的無限可能!

一想到「永續」與「社會設計」,你會想到什麼?
「青年」又如何和這些關鍵字產生關聯呢?

大家好,我是一亘,一個立志持續致力各種永續議題的體制內高三生。我以「攜手深掘」隊長的身分,參與「Social Designer 2023 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

抱著同樣的疑惑,我毅然參與了挑戰賽。四個月以來,透過與他人的交流與互動,與專題的思考與實作,我更加認識了自己、他人與世界。

回到一開始的動機:為什麼想開始做? …

林永涵:成績、年紀都不是問題,做就對了!

我叫永涵,是國中第一屆 108 課綱的學生。那時的我活在體制內、只懂得拼命讀書、準備各種比賽,希望自己在充實技能的同時,也能夠衝刺第一學府。可惜事與願違,只進入了一間還算可以看的高中。之後好幾個禮拜,我不停地問自己:「難道只能靠比賽和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嗎?」

接著,我遇到了小羊開設的「問題解決實戰班」,遇到了好多年齡相仿,但能力和內涵都在我之上的人,包括這次「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和我並肩同行的兩位夥伴。後來,我們三個協力舉辦 OGSM 陪跑營,幫助高中生精進自我,也因為這次教育議題的實作,我對於教育議題產生了興趣,也決定和其他兩位夥伴以「攜手深掘」之名參加挑戰賽,在拓展眼界的同時精進自我,證明能力好壞不只看成績,也看解決問題的能力。 …

洪一亘:問題解決實戰班如何讓我「蛻變」

局勢緊迫,身為領導者的自己卻無法當機立斷…困擾自己好幾天的決策,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腦力激盪、自認創新的解方,別人卻總是做過了…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呢?對我來說,這些是我長期以來的困擾。不過,透過這半年「問題解決實戰班」的淬鍊,我發現,原本的劣勢確實改善不少。有效學習、敏捷決策、創新發想……。如果你對培養這些能力感興趣,不妨聽我娓娓道來這半年以來的思考與啟發: …

許碩展:「養成好習慣」該知道的三個心法

你也總是無法養成好習慣嗎?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想培養一份習慣,結果過沒幾天就無法堅持;或者是想要養成好習慣,卻遲遲沒有開始行動。 這似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而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最近梳理想法得到的 3 個習慣養成心法,幫助你更好的養成習慣: …

曾荃鈺:經歷是過去一切的總和,經驗是你有意識主動獲得

這場由 TYCIA(臺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和我們協會 ABCDA(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共同辦理的「運動員世代傳承交流會」,對象有高中生、體育班生、體育系學生跟已經不再是選手但想從事運動產業的多元群體,我也思考自己可以分享些什麼,除了我自己的故事與生涯規劃 QA 提問外,當時在台上有感而發分享一段關於「經歷」與「經驗」的對照,活動交流跟問答時都還有人提問,因此想寫成文字記錄,畢竟生涯中這兩個的區隔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