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小劉 PicCollage 實習日誌:極高的自由裡,需擁有野心與自律的公司文化 ft. 李大吉, Oscar, Rachel, Allen

離開 PicCollage 一個月後,我也很幸運地進入到下一家公司繼續我在科技業的生活啦!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感謝能夠在 PicCollage 遇到經驗豐富的實習生們一起探索這個自由國度!

相信大家對於 PicCollage 多少都會有點好奇!甚至近期也有想要規劃投遞履歷的朋友!今天,我自己與四個來自不同職位與部門的朋友們跟我一起分享我們在 PicCollage 在做的事情與觀察到的一些特質與公司文化,說不定可以幫助想在 PicCollage 實習的你喔! …

江翊瑄:你所想的,和你做的不一樣

雖然在本次提案有不足的部分,但也有成功的地方。

最印象深刻的是自己設計的「劇情引導本」,從一個被隊友嫌無聊的方案,到最後受試者心得分享時,給予大大地肯定,認為提案有符合主題,我認為這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值得,那時候很感動。

老實說到最後有無得獎都無所謂,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將想法實作,花費大量時間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試想未來的幾分鐘會出現的事,將想法調整到最好。

曾經的我也懷疑自己的能力,但是沒有走到最後,怎麼會知道結果呢? …

邱耀陞:在學習家實習,我體驗到的七件事!

這七件事,說實話不是小羊「教我」的,而是在「行動中」讓我「體驗到」的。這樣的體驗比任何課程都還珍貴!這也是我現在更傾向實作後去找 Mentor 請教, 而非上更多線上課程的原因,很多東西真的是上課學不到的。 …

洪一亘:營隊志工反思|當了老師,我才瞭解老師的「苦」

每當我面對孩子們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神,我都在反思:我是否已經成為他們的好榜樣?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明白,老師的成長並非一蹴可幾,每一次挫敗和反思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到揹上老師的身分,我才更瞭解老師的苦:對自己,老師能自我修正而成長。然而,

每個瞬間對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有第二次機會重來。

雖然離那個獨當一面的老師還有距離,但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反思,都是我成長的證明。成為老師的路上,雖然充滿挑戰,但也讓我更加堅信:我會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

林貞妤:要做的快樂,才有意義。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踏入這場競賽?

「有一天,或許你會發現,最感動的不是你完成了,而是你終於鼓起勇氣開始。」–Peter Su

原本在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人分享挑戰賽的消息時,心動之餘其實遲遲不敢報名,因團隊當時正忙於撰寫另一項競賽提案,加上自己是一個會把時間排得很緊湊的人,擔心自己做不完、擔心自己難以兼顧兩邊,甚至需要犧牲更多的睡眠等等…,過度的擔心導致卻步。

後來決定參賽的原因,其實依稀只記得,報名截止的前幾天,團隊鼓起勇氣毅然決然送出報名資料,想著無論結果如何,全力以赴衝就對了。 …

黃品恩:別把大學當高中讀,讓你愛上學習的 3 個秘訣

Hi 我是品恩!三年前從北一女畢業後,我沒有直接上大學,而是代表台灣前往英國《UWC世界聯合學院》和全球近100個國家的學生一起上學。(有興趣歡迎閱讀:UWC 世界聯合書院完整介紹)

去年六月我正式從 UWC 畢業,也在八月底回到「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就讀大一。

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的,正是作為一個從西方教育重返台灣體制的學生,是什麼原因讓我在一學期後徹底愛上台灣的大學?

又是透過什麼訣竅,讓我的大學生活與多數人不同,不僅上到百人搶修的台大簡報課,甚至有幸在大公司實習(喔對,還享受到韓國天團 aespa 的尾牙表演? …

許碩展:學生團隊必學 9 招,讓開會更有效率!

身為學生的我們有許多開會的機會,不過在學生團隊中我們可能會議常常會超時,沒有辦法有效的決議,或是開著開著大家聊到有趣的話題就直接聊開了,相信這樣的場景大家都不陌生。

今天這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我過去帶團隊在會議各個階段使用的技巧,讓我們都能告別冗會,快速討論並產出會議決議。 …

邱耀陞:不一定要唸大學的四個條件!

高三時,我跟我媽說:「我不想讀大學」,我媽說:「可以啊,但你要跟我說不讀大學你要做什麼?」,那時的我完全沒有答案,所以還是去讀大學了。

我讀大學的每分每秒都在思考著「我為什麼要讀大學?」,看著不適合我的課程、看著與自己價值觀不合,沒有什麼目標的同學們,我不斷地質問我自己,我為什麼要待在這裡?

4 年後,我想清楚了,我也發現讀大學帶給我的好處,但同時我也認為「可以讀大學,但不一定要讀到畢業」 …

潘驄杰:從資管到中文,我如何轉域探索?

2023是一個對我改變許多的一年,不管是在專業領域上或是心境上,都有大的轉換。我想,有這種轉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每步的實踐之下慢慢調整出來的。

熟知我的朋友或是長輩應該都知道,我在這年決定想轉往中文系發展。

一開始我的家人聽了都快要掉下下巴了,家人們說:「你不是在資管系好好的,為什麼要轉到中文?」、「這樣讀中文後薪水有比資管出來較穩定嗎?」,又或是朋友勸我的一句說:「這步你要想清楚,中文出來不是你所想的那麼穩定。」 …

邱耀陞:別害怕失敗,先搞懂 Error, Failure, Problem 有什麼不同!

近幾年,OECD 公佈了「害怕失敗指數」,結果顯示,台灣學生在這項指數上的得分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台灣是全球最害怕失敗的學生……

我相信大家對於這件事都不陌生,可是台灣教育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們那麼害怕失敗?是因為我們追求標準答案嗎?還是是因為填鴨式教育?

我認為都不是,而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想清楚「何謂失敗?」

在開始前,先來做個小測驗,

你能具體的說出「Error、Failure 跟 Problem」之間的差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