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

羊正鈺:企業不會告訴你的「實習」真相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有些公部門、組織或企業開的缺「看起來」很利害,或是各種比賽、免費的人才培訓計畫,實際錄取、進去後卻發現要當「免費勞工」,工作內容「不如預期」,也學不太到什麼東西,甚至有些人會用「被騙」來形容⋯⋯

這些專門給學生的「工作機會」有很多類似的名稱,除了常見的實習、校園大使,還有像是:工讀生、XX之星、XX接班人⋯⋯不深枚舉。

究竟「資方」是怎麼看「實習生」的呢? …

許云澤:復盤我的2022關鍵字 #選擇 #相信 #放下

回顧充滿變數的2022年,我選出的第一個關鍵字是「選擇」。 在高中初期,我絕對算的上是典型的補習班學生,補習補全科,人生只有讀書考大學這一件事。同時我也為了準備「學習歷程(備審資料)」而創辦了現在的「高中生資訊網」。 起初,它只不過是我的備審資料,有空就處理一下,沒想到逐漸累積了流量。後來,我逐漸將

吳宜樺:我的大一反思「絕對的彈性,相對的自由」

大學不會像高中學校一樣,有很完善的系統告訴你資源在哪,大學也不像 108 課綱會讓你需要為了備審好看而不斷去增進自己。

大學就是從零開始,最好重新出發的起始點。

因為你讀的知識已經不再只是過去所學的延伸版,而是更專業,又更確定性目標的事物,所以你更需要的去瞭解自己到底要什麼、需要什麼、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你、如何找其他資源、從哪裡找、找什麼機構、找什麼老師等等。

學會去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跟「怎麼找資源」,是每個大學生共同的課題。 …

羊正鈺:學生為什麼要實習?你一定要知道的十個迷思

上週受邀去某大學分享,QA再次被問到有關「實習」(intern)的問題,「實習真的有用嗎?都在做雜事怎麼辦?」當下開啟了很多有意思的討論。

回想起來,距離我第一次找實習,已經是十年前了,我當過三次不同產業和規模企業的實習生,工作後面試過、帶過的實習生應該超過百人。以下用10點分享自己這十多年的經驗,不見得是「標準答案」,歡迎留言討論。 …

成大專訪:延畢三次,但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選擇

延畢對小羊來說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用「熱衷」來形容。
高中時在聯考後回到學校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而大學在化學系讀了五年後,研究所轉考 MBA,又讀了三年半,讓他從此走上非常規的道路。小羊說:「其實我回頭想,當下的決定都沒有特別困難,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雖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支持,但小羊選擇用時間證明自己⋯⋯ …

工常張:從金融系到 UI 設計師的華麗轉身

剛好最近筆者參加學習家小羊和 Reborn UI 共同創辦人 Elise Fu 的線上座談會,做了些筆記跟自我反思。
本篇會和你分享 Elise 從金融業轉為 UI 設計師的故事、經歷和轉職心得,以及想成為 UI 設計師,你需要知道幾件事。
最後還有面對人生規劃跟抉擇的思維,讓你能更有方向去擬定轉換跑道的計畫,甚至是人生的長期藍圖。 …

V7:別嫌學校資源少,我如何「榨乾自己的大學」

現在回頭想想進入大家眼中的「末段大學」不一定是件壞事,也是因為這次的滑鐵盧,從此開啟了我不一樣的思維和人生。一踏進學校的我,沒心情社交和遊玩,大一上學期的我只想著:重考、轉學考,無論如何要回到我學測成績能申請上的頂大。就這樣拼了一個學期,某天發現這四個月中除了讀書,沒有參與課外活動、想學習的事情因為讀書全被延後。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沒有轉學成功,難道我大學四年就為了進入人人稱羨的好學校而只一直讀書嗎?因此,我決定放下轉學考的念頭,開始尋找系上和校內的活動,希望建立起充實的生活。 …

羊正鈺:你可以不拚學測,但有三個條件!

如果文中的「三個條件」都滿足,那我認為你不用去拼學測了,高中那些「鬼東西」念得再滾瓜爛熟,跟你未來的人生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以上這番話,大多數的父母可能聽不進去。因此真正的關鍵,是如何說服「大魔王」——爸媽。好人做到底,學習家也提供以下三點建議: …

羊正鈺:其實,迷惘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迷惘」是我們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第一步,只有先勇敢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引發「下一步」,我們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有問題的,從來都不是「迷惘」本身,而是叫我們「別想太多你就 XXX 就好了⋯⋯」的那個那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