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

邱耀陞:除了休學、Gap year,你聽過生涯探索 MVP 嗎?

近年來休退學的比率逐漸增高,許多迷茫的人都會想要跳脫框架找尋自我,但要跳脫框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乖乖聽話」這件事我們也做了 10 幾年了,要突然跳脫體制會讓人感到焦慮與不安,進而不敢做出任何決定。

那該怎麼辦?我們就只能繼續成為待宰的羔羊嗎?

這就要談到今天的解法了:生涯探索 MVP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Jeremy(材料系/所)

學歷(科系):台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碩)
現職(企業與職位):
前半導體設備商製程工程師,
現職 全職IG創業講師/自媒體創作者

選系的過程我是幸運的,我在當時就知道「系」是影響你未來第一份工作時的重要因素,但我當時很多同學都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因此走了很多冤枉路,怎麼說呢?我來娓娓道來⋯⋯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啃心理學(環工系、海工所)

學歷(科系):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碩士
國立宜蘭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學士
現職(企業與職位):資訊業專案經理
記得在念高二時就已經要分一、二、三類組,而當時我最喜歡的科目是生物,又不想要背科很多的社會組,所以就選擇了三類,想說之後當個醫生好像也不賴。

隨著高中學習過程,也慢慢發現自己喜歡地球科學、地理的領域,所以在考學測前就把目標放在地球科學系、生物科技、醫學類別等等的科系。
但因為學測考得不盡理想⋯⋯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查理(外文系、國企所)

學歷(科系):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輔系管理科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

現職(企業與職位):
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 AWS 商務拓展代表
美商互聯網 客戶經理

我是透過「繁星計畫」申請到交大外文系,當時因為其他目標的國立大學(清華跟成功)也被選走了,再加上每個學校只能選擇一個學群,而英文是我最喜歡且表現比較好的科目,因此這是我填寫的唯一志願。

確定上了之後,有稍微猶豫猶豫要不要繼續申請推甄,後來主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麗絲本人(國企系)

學歷(科系):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現職(企業與職位):外商 FMCG 公司客戶經理
重要聲明:對校系的喜歡與否極度因人而異,我在台大國企系四年看過太多系上、台大管院同學們極端的好惡,因此要再三提醒學弟妹們,這篇分享僅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記得從我的分享中提取客觀事實,用你自己的視角判斷這個校系是否適合自己、你是否會喜歡。
結論是我認為我很適合、很喜歡台大國企系,以下除了分享我個人的主管好惡外,也會針對網路上常見對國企系的批評及疑慮,提供我自己的觀點給學弟妹們參考: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進化學院(資工系)

學歷(科系):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畢
現職:曾任 AR/VR 工程師、簡報設計講師、銷售顧問、自媒體工作者、建築業
當初選二類原因有三:
1. 職業因素:單純就是希望往高薪穩定的職業走,就是希望晉升「科技新貴」的一員,對於職涯沒有其他想像。
2. 學科因素:因自身的強科是數學英文,社會與自然科相較之下,比較不排斥自然科,於是選擇往自然組走。
3. 成績因素:透過指考,基本上電機、機械、資工、資管…等二類熱門領域都有選擇,並且大多落在成大,個人對成大的環境比較嚮往。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學習家小羊(化學系、MBA)

「創作者職涯開箱系列」發想於許多高中生面臨選系的當下,只能上網找資料、IOH 影片、參加科系博覽會,去問大沒幾屆的學長姐或大學生。

學習家認為,關於「選系」值得大家看得更長期,不應僅止於大學修什麼課、畢業後有什麼出路,而是應該對「職涯」和「人生」有更多想像。

因此在 2022 年一月透過「書面訪問」的方式,串連多位就讀不同科系、擁有不同職涯經歷的創作者,一起來「開箱」當年的選系經驗、進入職場後回頭思考的人生體悟,給廣大的學習者參考: …

蘇倚恩:兩個步驟讓高中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老師,我不知道以後要幹嘛?」

台灣教育環境下,許多學生的生活都被考試、補習塞滿,每天忙碌,但對未來卻感到迷惘。在這篇文章,我是蘇哥(蘇倚恩),將會教你用 2 個步驟釐清內在價值觀,並且規劃出具體的實踐方案,讓你慢慢掌握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 …

工常張:復盤我的2022「真正的強大,是比昨天有所進步」

近期看到社群在流行分享做去年的復盤,再回頭看自己高一已經開始做回顧,就感覺別有意思。自己讀完前幾年的回顧文章後,更感覺自己從高一的絕對理性,與對思考方法的追求,變成現在以適量感性潤飾理性,嘗試找尋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與節奏。

或許這樣更感性的轉變,讓文章的思考方法分享跟實用技術的比例變少了,總覺得對想看技術乾貨的讀者有點抱歉與遺憾。

然而我也希望,能去平衡分享自己理性的思維改變,與感性的心情起伏,讓閱讀文章的你能取走你所需要、或所感興趣的內容,去應對這千變萬化的外在社會,或是安慰缺少諒解的內心世界。 …

羊正鈺:企業不會告訴你的「實習」真相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討論,有些公部門、組織或企業開的缺「看起來」很利害,或是各種比賽、免費的人才培訓計畫,實際錄取、進去後卻發現要當「免費勞工」,工作內容「不如預期」,也學不太到什麼東西,甚至有些人會用「被騙」來形容⋯⋯

這些專門給學生的「工作機會」有很多類似的名稱,除了常見的實習、校園大使,還有像是:工讀生、XX之星、XX接班人⋯⋯不深枚舉。

究竟「資方」是怎麼看「實習生」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