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涯探索

曾荃鈺:經歷是過去一切的總和,經驗是你有意識主動獲得

這場由 TYCIA(臺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和我們協會 ABCDA(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共同辦理的「運動員世代傳承交流會」,對象有高中生、體育班生、體育系學生跟已經不再是選手但想從事運動產業的多元群體,我也思考自己可以分享些什麼,除了我自己的故事與生涯規劃 QA 提問外,當時在台上有感而發分享一段關於「經歷」與「經驗」的對照,活動交流跟問答時都還有人提問,因此想寫成文字記錄,畢竟生涯中這兩個的區隔很重要。 …

邱耀陞:除了休學、Gap year,你聽過生涯探索 MVP 嗎?

近年來休退學的比率逐漸增高,許多迷茫的人都會想要跳脫框架找尋自我,但要跳脫框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乖乖聽話」這件事我們也做了 10 幾年了,要突然跳脫體制會讓人感到焦慮與不安,進而不敢做出任何決定。

那該怎麼辦?我們就只能繼續成為待宰的羔羊嗎?

這就要談到今天的解法了:生涯探索 MVP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查理(外文系、國企所)

學歷(科系):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輔系管理科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

現職(企業與職位):
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 AWS 商務拓展代表
美商互聯網 客戶經理

我是透過「繁星計畫」申請到交大外文系,當時因為其他目標的國立大學(清華跟成功)也被選走了,再加上每個學校只能選擇一個學群,而英文是我最喜歡且表現比較好的科目,因此這是我填寫的唯一志願。

確定上了之後,有稍微猶豫猶豫要不要繼續申請推甄,後來主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麗絲本人(國企系)

學歷(科系):台大國際企業學系
現職(企業與職位):外商 FMCG 公司客戶經理
重要聲明:對校系的喜歡與否極度因人而異,我在台大國企系四年看過太多系上、台大管院同學們極端的好惡,因此要再三提醒學弟妹們,這篇分享僅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記得從我的分享中提取客觀事實,用你自己的視角判斷這個校系是否適合自己、你是否會喜歡。
結論是我認為我很適合、很喜歡台大國企系,以下除了分享我個人的主管好惡外,也會針對網路上常見對國企系的批評及疑慮,提供我自己的觀點給學弟妹們參考: …

選系/職涯開箱系列:學習家小羊(化學系、MBA)

「創作者職涯開箱系列」發想於許多高中生面臨選系的當下,只能上網找資料、IOH 影片、參加科系博覽會,去問大沒幾屆的學長姐或大學生。

學習家認為,關於「選系」值得大家看得更長期,不應僅止於大學修什麼課、畢業後有什麼出路,而是應該對「職涯」和「人生」有更多想像。

因此在 2022 年一月透過「書面訪問」的方式,串連多位就讀不同科系、擁有不同職涯經歷的創作者,一起來「開箱」當年的選系經驗、進入職場後回頭思考的人生體悟,給廣大的學習者參考: …

曾荃鈺:我讀《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的三個反轉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站長,同時也是 Podcast 排在前 10 名的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瓦基(莊勝翔),從任職10年的台積電副理轉換跑道投身說書事業。

閱讀完瓦基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將他轉換人生跑道時的迷惘、思考與解方,並親身驗證。

我的生涯路徑跟瓦基剛好相反,從一個自由工作者跳回去企業擔任中階主管,閱讀這本書時我拿瓦基的提問真實的問我自己,其中有三個很棒的觀念,反轉了我對自己生涯的想法: …

大學生永續創新論壇:看見屬於青年影響力職涯的無限可能

在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下,許多青年學子開始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與焦慮,而針對「永續人才」,STI 為學生串連企業資源,邀請知名品牌 MSI微星 從企業角度分享「個人品牌」與「產業趨勢」。 

同時,STI 也致力於提供人才更多發揮的舞台,這次邀請到三位 STI 第0期的優秀學員,跟大家分享自身如何以學生的身份,找尋人生的方向,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涯!

扣除滿滿的頭銜,你會怎麼形容自己? …

成大專訪:延畢三次,但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選擇

延畢對小羊來說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用「熱衷」來形容。
高中時在聯考後回到學校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而大學在化學系讀了五年後,研究所轉考 MBA,又讀了三年半,讓他從此走上非常規的道路。小羊說:「其實我回頭想,當下的決定都沒有特別困難,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雖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支持,但小羊選擇用時間證明自己⋯⋯ …

工常張:從金融系到 UI 設計師的華麗轉身

剛好最近筆者參加學習家小羊和 Reborn UI 共同創辦人 Elise Fu 的線上座談會,做了些筆記跟自我反思。
本篇會和你分享 Elise 從金融業轉為 UI 設計師的故事、經歷和轉職心得,以及想成為 UI 設計師,你需要知道幾件事。
最後還有面對人生規劃跟抉擇的思維,讓你能更有方向去擬定轉換跑道的計畫,甚至是人生的長期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