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學習反思

林繶筳:進職場才學到的三項軟實力

嗨大家好!我是 Tina(我的 Medium),目前是一位在數位音樂產業打滾的產品經理。

今天要來分享一些在職場上的體悟,好像沒有寫過這種職場軟實力的文章,每天除了工作上需要用到硬實力之外,不論是溝通、人際相處、開會等等,都是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近深深的有種需要整理出我認為最有感的軟實力,因此決定寫一篇文章記錄自己的體悟。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經歷,工作一年半,經歷過 4 間公司(包括實習),在公司 8 小時,身邊所處的環境、所處的人,遇到什麼鳥事、遇到的痛苦,遇到的善良等等,但我相信會依據每個人不同的個性有不同的感覺,歡迎大家分享交流你所遇到的軟實力發揮的情境是什麼? …

賴芊芝:在乎議題的人,不是只有我

講座中 TFT 與百味也提到台灣每八分鐘就有一個兒虐通報,這便是為什麼需要越來越多人去投入議題。
但國國也說:「我們可不可以不要談『全力以赴』,而是『 量力而為 』?」
刻不容緩提醒了我們的急迫性,他是重要的,但也要找到能夠細水長流的方式,因為我們的時間與能力有限,不可能無時無刻保持在一樣的狀態。社會不是只有一種運作方式,我們也有很多能夠做的改變,包括生活中的行為,乃到對無家者心態上的改善都可以是整體社會更好的力量。TFT 執行長杜瀛也分享到:「不要預設別人也會在意你在意的事情,但也別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在意你所在意的事。」 …

潘驄杰:我的 2022 覆盤從「放慢」開始

這是一個遲來的年度檢視,因為一些原因,這幾天慢慢沉澱整理出來。

今年總體而言事情比較多、比較繁忙,但 2022 也是目前到現在跨出最多步的一年,在許多方面有很多的突破,也在心態上有許多的成長。

算不上有很豐富、五顏六色的生活,但學到很多東西。

以下是我每年都會問自己的年度詢問,如果可以的話,也歡迎跟我一起做覆盤!

年度檢視的自我詢問: …

張朝宣:復盤我的2022年度代表字 #探索

今年做了許多紀錄反思跟嘗試,把自己搞的忙碌雖然在他人眼中很荒謬,但我想這是一個只會讀書的體制生最好探索自己的方式。2023不免仍繼續水平探索各領域,但是會更加收斂,期許把自己打造成專精三項技能的查爾斯。

雙魚男的世界大概只在乎愛情跟成長,所以簡單整理了2022年的改變成長: …

蔡曉容:語言交換的反思「Do you proud of being Taiwanese?」

在申請前,我一直擔心自己的口說能力以及高三只得到 C 的英聽,會讓我和學伴溝通不良。誠然,我英文確實仍有大量的進步空間,但只有勇敢踏出舒適圈、勇敢開口,才能更進步。

剛見到 Linda 的前幾次,我連話都說不好,不過 Linda 也非常有耐心而且貼心地要我慢慢說。聽了她這句話我也比較沒那麼緊張,可以慢慢地和她表達我的想法⋯⋯ …

大學生永續創新論壇:看見屬於青年影響力職涯的無限可能

在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下,許多青年學子開始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與焦慮,而針對「永續人才」,STI 為學生串連企業資源,邀請知名品牌 MSI微星 從企業角度分享「個人品牌」與「產業趨勢」。 

同時,STI 也致力於提供人才更多發揮的舞台,這次邀請到三位 STI 第0期的優秀學員,跟大家分享自身如何以學生的身份,找尋人生的方向,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涯!

扣除滿滿的頭銜,你會怎麼形容自己? …

蔡曉容:問題解決實戰班—什麼是「科學學習」?

七月報名了小羊老師的「問題解決實戰班」,並在九月第一週開始上課。我希望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思辨訓練、企劃撰寫,也期待可以認識很多 mentor 和生活圈以外的新朋友。 在教材包裹中,老師送了我們兩把扇子,其中一把的雙面分別是勾與叉,可以即時透過鏡頭直觀地進行表決;另一把則分別為贊同與舉手,為自己爭取發言

羊正鈺:學生為什麼要實習?你一定要知道的十個迷思

上週受邀去某大學分享,QA再次被問到有關「實習」(intern)的問題,「實習真的有用嗎?都在做雜事怎麼辦?」當下開啟了很多有意思的討論。

回想起來,距離我第一次找實習,已經是十年前了,我當過三次不同產業和規模企業的實習生,工作後面試過、帶過的實習生應該超過百人。以下用10點分享自己這十多年的經驗,不見得是「標準答案」,歡迎留言討論。 …

成大專訪:延畢三次,但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選擇

延畢對小羊來說非常熟悉,甚至可以用「熱衷」來形容。
高中時在聯考後回到學校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而大學在化學系讀了五年後,研究所轉考 MBA,又讀了三年半,讓他從此走上非常規的道路。小羊說:「其實我回頭想,當下的決定都沒有特別困難,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雖沒有得到父母全然的支持,但小羊選擇用時間證明自己⋯⋯ …

工常張:從金融系到 UI 設計師的華麗轉身

剛好最近筆者參加學習家小羊和 Reborn UI 共同創辦人 Elise Fu 的線上座談會,做了些筆記跟自我反思。
本篇會和你分享 Elise 從金融業轉為 UI 設計師的故事、經歷和轉職心得,以及想成為 UI 設計師,你需要知道幾件事。
最後還有面對人生規劃跟抉擇的思維,讓你能更有方向去擬定轉換跑道的計畫,甚至是人生的長期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