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洪一亘:營隊志工反思|當了老師,我才瞭解老師的「苦」

Posted on

經過 3 個月的密集訓練後,我曾以為,我已準備好成為老師。

然而,當我第一次站上講台,我才理解:這條路比想像中要艱辛許多。

上營前:理想與現實的激烈碰撞

2024 年 6 月,面對營隊的挑戰,我曾這樣信心滿滿地期許自己:

「我想成為一個獨當一面、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的老師。」

然而,到了第一次試教時,發生的事瞬間打破了這一切理想:

「你還好嗎?」我沉默了好幾分鐘。mentor 見狀,問我:

「是害怕嗎?」「是。」

「為什麼呢?」「因為我想到以前搞砸的經驗……。」

曾經的我,只思考「要怎麼把課上完」而忽略「依照現場即時調整」:從語速、語調到肢體、用詞,我常自顧自地講想講的。最終,現場只有三種學生:睡覺、呆看著我或做自己的事。

我話音剛落,淚水無聲地留下了。幸好能在十秒內整理好情緒。我重教一次。

試教後,他說了像這樣的話:

「越怕,反而越容易重蹈覆轍,或是矯枉過正而失去自我。」

結束後,在上營前,我做了最後的掙扎與優化。

沒想到,上營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

上營後: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無限大

上營後才發現,要修改的地方更多:

  1. 理想是多數學生都能跟上課程。然而,學生程度落差太大。最終,我透過學習單區分基礎題和挑戰題,或是用分組讓高成就學生帶低成就學生,讓每人都有事做。
  1. 理想是準時睡覺、身心健康。然而,現實是每天上課前一晚的教材大改到深夜、精神瀕臨崩潰。於是,我開始利用零碎時間完成任務、放掉完美主義,才有所改善。
  1. 理想是完整呈現我事前準備的教案。然而,現實是準備太多東西,導致每節課都還有10分鐘的內容沒上完。於是,我開始取捨 ── 只留下最重要的教案,才有所改善。

因為前一晚備課太久,當天上課面露疲態的瞬間

幸好,透過刻意練習,每天的我都能看見自己的進步,即使再怎麼細微。

然而,上課之外,面對學生之間的衝突,一個「老師」應如何處理呢?

失控的學生,傻住的老師:如何面對衝突?

除了課堂上的挑戰,如何面對學生間的衝突也是一個巨大考驗。

7 月 10 日,我經歷了營隊中最無助的時刻:A 同學因不滿而打了 B 同學,隨即雙方爆發口頭與肢體衝突。

原本我理想的處理方式是:覺察並調適我的情緒 → 陪孩子處理情緒 → 引導孩子梳理事件的過程與意義 → 引導孩子採取具體的和解行動。

然而,現實並不配合我的劇本,B 哭得更厲害,而 A 開始對 B 講各種推卸責任或嘲弄的話。當下我再也無法冷靜,失控地對 A 訓斥:

「你本就不該這樣打他。」結果,A 爆發地更猛烈了。

事後,我發現這樣的體驗帶給我很多情緒:

我對自己被學生激怒而慚愧,也對自己無力解決衝突感到自責。

TFT 的訓練讓我瞭解衝突如何解決,然而,當學生實際在我眼前爆掉,不論是暴怒、大哭或跑走時,我還是無法組織出對方能聽懂或願聽進去的句子。

結果,這種情境都是夥伴接手;即使我想獨當一面,我好像卻,還是在逃避 ── 

正如第一週的我,或是好幾年以來不夠堅定、不夠可靠的我。

結論:從換位思考中學習獨當一面

我,能成為獨當一面的人嗎?

學生從完成課程任務中獲得滿足、欣慰與成就感

每當我面對孩子們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神,我都在反思:我是否已經成為他們的好榜樣?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明白,老師的成長並非一蹴可幾,每一次挫敗和反思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到揹上老師的身分,我才更瞭解老師的苦:對自己,老師能自我修正而成長。然而,

每個瞬間對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有第二次機會重來。

雖然離那個獨當一面的老師還有距離,但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反思,都是我成長的證明。成為老師的路上,雖然充滿挑戰,但也讓我更加堅信:我會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看更多作者相關文章:

本文原刊載與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