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台灣而教

張妤㓗:失敗,才是成長的開始

決定參加「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是在畢旅前夕,只因為在 IG 上看到了一篇貼文。那一瞬間兩眼一亮,就這樣憑著感覺,幾乎沒想太多就報名了。選題時我們抱著得獎的企圖選了長照,覺得這是新穎議題,過往案例少、加上年輕人關注不多,只要多丟一點點想法,就可能看起來特別亮眼。對我們這種不太會創新的團隊來說,是個聰明的策略。

我抱持改變世界的熱血踏入了這場競賽。沒想到走過這五個月,改變最多的,竟然是我自己。 …

洪一亘:營隊志工反思|當了老師,我才瞭解老師的「苦」

每當我面對孩子們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神,我都在反思:我是否已經成為他們的好榜樣?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明白,老師的成長並非一蹴可幾,每一次挫敗和反思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直到揹上老師的身分,我才更瞭解老師的苦:對自己,老師能自我修正而成長。然而,

每個瞬間對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有第二次機會重來。

雖然離那個獨當一面的老師還有距離,但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反思,都是我成長的證明。成為老師的路上,雖然充滿挑戰,但也讓我更加堅信:我會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

洪一亘:TFT 營隊志工反思|從挫折中,找到和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營期中的困境與情緒反覆告訴我:無論面對何種挑戰,最需要的是一顆穩定的心。

在 mentor 和夥伴們具體地引導下,我持續練習,從恐懼到勇敢,從依靠他人的支持到能獨立承擔責任,我看見了自己的成長。每次的改進,都是我走向理想的堅實一步。

因此,遇到挫折時,練習初步的宣洩與和解,從面對困難中培養勇氣與平靜。我相信,我們都能逐漸學會,學會成為一個更可靠的人。 …

林貞妤:要做的快樂,才有意義。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踏入這場競賽?

「有一天,或許你會發現,最感動的不是你完成了,而是你終於鼓起勇氣開始。」–Peter Su

原本在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人分享挑戰賽的消息時,心動之餘其實遲遲不敢報名,因團隊當時正忙於撰寫另一項競賽提案,加上自己是一個會把時間排得很緊湊的人,擔心自己做不完、擔心自己難以兼顧兩邊,甚至需要犧牲更多的睡眠等等…,過度的擔心導致卻步。

後來決定參賽的原因,其實依稀只記得,報名截止的前幾天,團隊鼓起勇氣毅然決然送出報名資料,想著無論結果如何,全力以赴衝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