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課綱

高中生看社會設計課:為何立意良善,卻有學生視為廢課?

隨著 108 課綱的施行,探究、實作、跨域、創新等議題逐漸浮上檯面。比較用心的老師們於是一起研發不同課程,從社會設計、社會議題討論、永續發展目標、AI 導入,老師們希望學生有實際收穫,小至觀點闡述、大至主題企劃,成為了現代高中生的(被荼毒的)生活之一。

「這個課真的很廢欸,為什麼我要了解這些?」 「老師總是打槍我們的看法,不是說要創新?」 「感覺不問清楚的話,老師也不會說,這也不是老師的專業。」 「這些感覺都是需要時間去發掘的,課堂上的時間根本不夠。」

為什麼,立意良善的議題導入課程,會造成實際感受的落差?有什麼方法能達成背後的目的? …

陳靜葳:如何丟掉一個平順的人生

大學開學到現在將近半學期,陸陸續續迎來許多挑戰。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演講、發表能力,或是有想法或計畫後的執行力不差,直到參加了今天學習家 mutahead 的活動,我才驚覺原來我一直活在這個「不差」的舒適圈。

待了實驗室、零星幾次分享會、巡迴演出,然後就上大學了。又來了實驗室,學法文,一些其他活動…途中其實有很多想法,但慢慢的我開始找各種藉口,「感覺」自己好像真的有做很多事。 …

林永涵:成績、年紀都不是問題,做就對了!

我叫永涵,是國中第一屆 108 課綱的學生。那時的我活在體制內、只懂得拼命讀書、準備各種比賽,希望自己在充實技能的同時,也能夠衝刺第一學府。可惜事與願違,只進入了一間還算可以看的高中。之後好幾個禮拜,我不停地問自己:「難道只能靠比賽和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嗎?」

接著,我遇到了小羊開設的「問題解決實戰班」,遇到了好多年齡相仿,但能力和內涵都在我之上的人,包括這次「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和我並肩同行的兩位夥伴。後來,我們三個協力舉辦 OGSM 陪跑營,幫助高中生精進自我,也因為這次教育議題的實作,我對於教育議題產生了興趣,也決定和其他兩位夥伴以「攜手深掘」之名參加挑戰賽,在拓展眼界的同時精進自我,證明能力好壞不只看成績,也看解決問題的能力。 …

米拉:從「網友」開始的《網路性世代》

我叫米拉,是 18y 個人自學生,我經營著自己的社群媒體,時常會透過網路去發現很酷的人,因此在離開體制轉為個人自學生後,我更感受到網路交友帶給我的幫助與重要性。

在現在的社會中,「網友」時常被汙名化,好像所有在網路上認識的人都是壞人、都會被騙,但在經過自己的親身接觸後,我發現:網路與現實,都只是一個媒介,重點是「談話內容」。 誰也不能保證在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就能一眼看透對方,或是可以放下戒心完全相信,因此透過談話內容,可以了解對方的價值觀或思考的深度,甚至還能變成工作夥伴和朋友——《網路性世代》就是這麼組成的,我和隊長只在實體見過3次面,和其中兩位成員甚至完全沒見過。 …

林佳緯:18歲,社會換我來設計

我們對於這個企劃抱著非常大的期許,然而,在看到其他團隊的企劃後,我曾一度懷疑自己的格局是否過於狹隘。當其他人挑戰的是整個教育體制、已和數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時,我們只是在佈置一所學校中的一個小角落。尤其,身為社會大眾眼中的「明星高中」,我校的資源是相對豐沛的,我們是否應該將心力花在別處? …

許庭語:只要感覺想要,就別再猶豫了

挑戰賽過後,也讓我更有動力去做一些本來還在猶豫的事情,從提交表單、發送申請,林林總總我做了 10 次——英文不流利卻參加了美國英文營,其實不太會跳熱舞卻參與了表演,害怕社交的我開始主動尋求人脈幫助。 …

中學生挑戰賽:高中生不只滑IG和抖音,還會揪團解決社會問題!

108課綱首屆高中生今年畢業了,很多人在質疑談了那麼多素養教育、推了那麼久的自主學習,到底有沒有用?除了讀書和考試,我們的高中生真的有能力解決社會問題嗎?那麼這場絕無僅有的「Social Designer 2022 中學生社會設計個案挑戰賽」就有你要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