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

白芷:除了成績,你還剩下什麼?

這個問題是我參加 2025 學習家年會 的時候,分享者「黃品恩」提出來的,使我深思。身為在體制下的學生,除了考考考,你還有什麼可以與眾不同?

我的國中生涯,就是一場場模擬考、一頁頁古文註釋,還有沒得名的數學競賽(也就是當了砲灰)。社團也是升學導向,沒有活動、沒有老師願意幫我寫推薦信。那一刻我才發現,除了成績,我什麼都拿不出來。

進了高中,我不想讓這樣的故事重演。 …

【學習喳 Podcast】Ivy:為何參加完挑戰賽,卻走上“彎路”?

「爸媽就對於我去讀表演藝術是覺得“走上彎路”的,他們覺得妳成績好,明明妳可以靠“腦子”吃飯,妳偏要繞路蜿蜒去走那一些“體力活”?妳難道要把妳的人生賭在這邊?」

「我就收到了很多靈魂探問跟質疑,自己也發生非常多的糾結、也扛很大壓力。因為我爸媽是會隨時開定位監控我的,我的 Google Maps 會跳定位跟我講 ”妳爸媽查看妳定位一兩百次”。一直在跟爸媽抗爭!(這真的是家庭革命!) …

潘驄杰:從資管到中文,我如何轉域探索?

2023是一個對我改變許多的一年,不管是在專業領域上或是心境上,都有大的轉換。我想,有這種轉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每步的實踐之下慢慢調整出來的。

熟知我的朋友或是長輩應該都知道,我在這年決定想轉往中文系發展。

一開始我的家人聽了都快要掉下下巴了,家人們說:「你不是在資管系好好的,為什麼要轉到中文?」、「這樣讀中文後薪水有比資管出來較穩定嗎?」,又或是朋友勸我的一句說:「這步你要想清楚,中文出來不是你所想的那麼穩定。」 …

林永涵:成績、年紀都不是問題,做就對了!

我叫永涵,是國中第一屆 108 課綱的學生。那時的我活在體制內、只懂得拼命讀書、準備各種比賽,希望自己在充實技能的同時,也能夠衝刺第一學府。可惜事與願違,只進入了一間還算可以看的高中。之後好幾個禮拜,我不停地問自己:「難道只能靠比賽和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嗎?」

接著,我遇到了小羊開設的「問題解決實戰班」,遇到了好多年齡相仿,但能力和內涵都在我之上的人,包括這次「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和我並肩同行的兩位夥伴。後來,我們三個協力舉辦 OGSM 陪跑營,幫助高中生精進自我,也因為這次教育議題的實作,我對於教育議題產生了興趣,也決定和其他兩位夥伴以「攜手深掘」之名參加挑戰賽,在拓展眼界的同時精進自我,證明能力好壞不只看成績,也看解決問題的能力。 …

蘇倚恩:《瑟谷: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閱讀反思

一般公立學校,小孩面對著被安排好的課程、考試,身邊的大人告訴他們:照著我們的建議生活就對了,照著做就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

孩子照著大人的安排走,卻只有少數孩子能夠在這套遊戲規則中獲得成就感。於是我們教出迷茫、害怕失敗、對學校生活不滿意的孩子。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教出充滿內在力量、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自動自發、知道自己可以面對挑戰並解決問題的孩子?《瑟谷: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些實踐理想教育的靈感。 …

蘇倚恩:兩個步驟讓高中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老師,我不知道以後要幹嘛?」

台灣教育環境下,許多學生的生活都被考試、補習塞滿,每天忙碌,但對未來卻感到迷惘。在這篇文章,我是蘇哥(蘇倚恩),將會教你用 2 個步驟釐清內在價值觀,並且規劃出具體的實踐方案,讓你慢慢掌握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理想的樣子! …

張朝宣:復盤我的2022年度代表字 #探索

今年做了許多紀錄反思跟嘗試,把自己搞的忙碌雖然在他人眼中很荒謬,但我想這是一個只會讀書的體制生最好探索自己的方式。2023不免仍繼續水平探索各領域,但是會更加收斂,期許把自己打造成專精三項技能的查爾斯。

雙魚男的世界大概只在乎愛情跟成長,所以簡單整理了2022年的改變成長: …

潘驄杰:給學測生的五點建議

備考到比較後面的階段,其實會漸漸發現到最大的敵人不是建中、北一女的學生,而是「自己」。自己會給自己過多的預測來嚇唬自己,或者因為自己的惰性懶著讀書,又或者因為心情種種因素有所影響備考情況,與自己共處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我常告訴我自己:「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的盡量的去補足。如果結果不盡人意,再轉個彎往不同的路走,過好每一天。」
此篇文章希望給學弟妹做為參考及給予讀者們更多在考試上的方向及動力 …

爆學力:走進以色列的高中教室

我問:「你如何準備一堂課?」
「我會先閱讀很多資料,了解關於主題的大致內容,不會讀課本。然後思考好的開放式問題⋯⋯然後我會去找資料,讓學生可以閱讀,接著思考如何引領學生思考。課程最後會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希望有不同的問題。」Miki 回答。
雖然隨身帶著課本,但顯然他更傾向透過「探究」的方式來備課。

「我希望他們可以懷疑事情。」 …

V7:別嫌學校資源少,我如何「榨乾自己的大學」

現在回頭想想進入大家眼中的「末段大學」不一定是件壞事,也是因為這次的滑鐵盧,從此開啟了我不一樣的思維和人生。一踏進學校的我,沒心情社交和遊玩,大一上學期的我只想著:重考、轉學考,無論如何要回到我學測成績能申請上的頂大。就這樣拼了一個學期,某天發現這四個月中除了讀書,沒有參與課外活動、想學習的事情因為讀書全被延後。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沒有轉學成功,難道我大學四年就為了進入人人稱羨的好學校而只一直讀書嗎?因此,我決定放下轉學考的念頭,開始尋找系上和校內的活動,希望建立起充實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