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我參加 2025 學習家年會 的時候,在社創中心 107 空間的分享者「黃品恩」提出來的,使我深思。身為在體制下的學生,除了考考考,你還有什麼可以與眾不同?(品恩分享的短影音精彩回顧)
國中時,我以為讀書就是人生的全部,7:30 早自習,8 點上課,12 點吃飯,13 點上課,17 點放學後去補習班,21:00 回到家。就這樣日復一日,只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新竹女中。
國三時,我準備申請一所高中的特殊班級,因為推薦信需要附上比賽、活動或研習的證明給老師參考,讓老師幫我寫推薦信。
到這,我愣住了。我把整個國中生活都想了一遍,發現我什麼都沒有留下,甚至最後也沒有考上新竹女中。
我的國中生涯,就是一場場模擬考、一頁頁古文註釋,還有沒得名的數學競賽(也就是當了砲灰)。社團也是升學導向,沒有活動、沒有老師願意幫我寫推薦信。那一刻我才發現,除了成績,我什麼都拿不出來。
進了高中,我不想讓這樣的故事重演。
我開始主動去參加各種比賽:IEYI 發明展、中學生小論文競賽、合唱團比賽、跆拳道比賽……
我從來沒想過,原來自己可以在這麼多與考試無關的舞台裡,找到自信,也找到方向。
到了大學,我更是著迷於參加比賽。
我組團報名「2023 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我們的主題是「心理健康」,我們是做焦慮症的提案,雖然最後沒有晉級複賽,但我學會帶領團隊一起腦力激盪,也學到要適性揚才,這個經驗是之後就業也可以用到的;
還參加高齡服務管理學會的競賽,開始接觸社區照護的現場,我們的提案是「走出家府,豐富生活:長輩專屬接送」,希望能讓獨老的長輩也有機會到社區參加活動,延緩失能;
也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的集點子提案「自動爬梯四腳椅」,練習用創意去解決高齡的問題。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自己熱愛的是心理健康和長期照護,而那正是我想成為職能治療師的一顆種子。
現在回頭看,那張空白的「活動經歷」反而成了我人生的重要轉捩點。因為我不想再被「成績」定義,所以才一步步走出教室、甚至走進世界。
我列出了 13 項成績、考試以外能培養的技能
1. 解決問題能力
我覺得可以從參加比賽開始,不管是主辦方提出的問題或者準備比賽的時侯遇到的瓶頸,都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年人遇到問題總不能躺在地上賴皮吧。問題還是在,端看你如何解決。
2. 創造力
舉個例子,我在 2024 奧運會的時候,因為想看小戴的比賽但人在高速公路上,所以坐後座的我拿出一個塑膠袋,繞過前排的頭靠,就可以當作手機支架,而且還不用手拿,非常方便,我也覺得自己很棒很有創造力。大家可以從日常生活小事下手,像是怎麼做更方便、效率更高,以及更能優化自己的生活品質。
3. 自我反省
俗話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可以不用這麼嚴苛的審視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寫反省日記,像是今天在工讀的時候接電話沒有把所有資料收集完全(如:如何稱呼、分機、有什麼事)。
我覺得可以增加做感恩日記,比較不會因為做錯了什麼事而內疚,然後走不出負面的迴圈,因為感恩日記能讓自己心靈上滿足,能中和反省的低氣壓,雖然還是要讓自己知錯,但能改就好,用更pro的自己迎接明天的挑戰。
4. 時間管理
這點我覺得很重要,有聽說過番茄鐘跟4小時衝刺法,看大家習慣用哪種,只要能夠幫助學習、閱讀書籍、找資料/文獻,都可以試試。我自己喜歡的是番茄鐘,相對其他讀 25 分鐘休息 5 分鐘,我更喜歡 45 分鐘讀書+15 分鐘休息,25 分鐘就休息會打亂我的步調,時間太短了,根本讀不了一個章節。
5. 同理心
身為職能治療的學生,同理心非常重要,尤其在心理領域,需要以同理的方式面對每位個案不同的症狀。
在小兒領域要同理家長的不安跟心很累的狀況並給予支持。在大學會遇到一些輪椅生,我們不該用異樣眼光看他們,在等電梯的時候可以先禮讓輪椅生上下電梯(因為坐輪椅沒辦法走樓梯,一定得搭電梯,反觀健康的我們可以走樓梯,所以要禮讓電梯給不方便的人,我們走個樓梯也不困難)
6. 團隊合作
講個故事,我在高中參加發明展的時候,身為隊長的我總是把所有事情攬在自己身上,事情很多而且不是每一步驟都是我擅長的,所以最後佳作收場。後來到大學的挑戰賽跟方案競賽,身分都是隊長的我學會如何適性揚才,會剪輯的同學剪出精美的影片、會做貼文的同學負責做出切題的風格、會寫文案的同學就交給他寫文。在這兩場比賽,我深刻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個人走不遠,一群人能扶持彼此走向更遠的地方。
7. 表達能力
身為大學生,很多課都要上台報告,如果想鍛鍊表達能力,可以跟同組說想負責口頭報告。或者參加工作坊,像之前挑戰賽的時候主辦方就有提供一場實體的工作坊,我們要在時間內做完海報並且報告給別組同學聽,從小組討論到發表,都需要用到表達能力,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團隊新的觀點。
8. 誠信
講個故事,我目前在學校工讀,一個月要工讀50小時,我的排班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但有時候會睡過頭,10點才到教室,發現老師沒有來,而且時數是自己填在簽到表上。現在有兩個聲音:
(1)偷偷把時間改成9點上班,反正老師也不會去看時數表、
(2)誠實的寫10點到,少的那1小時再找時間補(可能是早八)。
其實我想了很久,老師不會看我也不該說謊,所以最後我決定方案二,之後再找時間補,覺得「人在做天在看」。
9. 勇氣
其實很多事都需要勇氣,像這次學習家年會有各界大佬,我要鼓起勇氣提出跟主題相關的問題,跟大佬們互動,也學習到很多,但學的內容跟這篇主題無關,我就不贅述。可能跟我是E人的關係,開口交朋友對我來講不是件困難的事,但對於很多人來講是非常困難的,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當初發明展、挑戰賽、方案競賽也都是我主動找隊友的。如果想培養勇氣,就從課堂分組的時候鼓起勇氣問身旁的同學能不能一組,不僅收穫一位隊友,還增加自己的勇氣值。
10. 責任感
我覺得最能鍛鍊責任感的方式是當隊長/組長/小老師/班代,因為有職務在身,所以必須拿出責任感,不然整組會變成一盤散沙,什麼都做不出來。
11. 毅力
說說我堅持最久的事情:合唱團。從高中 3 年到現在大學 4 年,我都持續在參加合唱團,甚至在去年開始找聲樂老師練習唱歌。可能跟我喜歡表演有關,在 2023 跟 2025 暑假都報名了台灣青年節慶合唱團,中途很想放棄很想哭,可是在爸爸的一句:要載妳回家嗎?我立刻滿血復活,我一定要撐到最後表演謝幕時。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持續很久的事呢?如果沒有,可以從自己的興趣下手,持續做 1 周、1 個月、1 年,之後就能說嘴自己從事某項活動 10 幾年(笑),也同時鍛鍊毅力。
12. 生涯目標
我的目標是考上職能治療師,然後幫助很多人,如果可以,我想去考園藝治療師,我很喜歡茶花,希望每次的盛開都能感動一群人。不知道你們的生涯目標是什麼,賺大錢、接家業、買車買房?或許找到生涯目標,對於上課會更有勁,因為有終極目標等著你。
13. 服務經驗
在 2024 年暑假,我去了霧峰丁台社區當課輔班的小老師,雖然我一直講自己是訓獸師,但小孩的那種純真我忘不了。其實很多時候跟大學生一樣,對上課沒興趣,一到下課立刻拿出平板來玩。蠻推薦大家去做暑期/寒假志工,不僅能得到心靈上的滿足,還能拿到志工時數冊,超過 300 小時就可以進風景區只要收清潔費。

不知道看到這裡,你想從哪一項下手呢?
回到主題:當成績不再是唯一的標準,你能脫穎而出的是什麼、有什麼可以拿出來分享?
也許,那才是你真正的價值所在。
本文原刊載與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