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

V7:別嫌學校資源少,我如何「榨乾自己的大學」

現在回頭想想進入大家眼中的「末段大學」不一定是件壞事,也是因為這次的滑鐵盧,從此開啟了我不一樣的思維和人生。一踏進學校的我,沒心情社交和遊玩,大一上學期的我只想著:重考、轉學考,無論如何要回到我學測成績能申請上的頂大。就這樣拼了一個學期,某天發現這四個月中除了讀書,沒有參與課外活動、想學習的事情因為讀書全被延後。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沒有轉學成功,難道我大學四年就為了進入人人稱羨的好學校而只一直讀書嗎?因此,我決定放下轉學考的念頭,開始尋找系上和校內的活動,希望建立起充實的生活。 …

熊丰綾:在行動的路上,不再是一個人

最後,我們團隊無緣進入決賽,但我並不灰心。在比賽中,我也藉機重新檢視自己時間管理的狀況,看看自己是不是安排超出能負荷的事情和工作量,反而導致事情沒能好好完成,造成他人合作的困擾。更重要的是,在比賽結束後,我終於發現主辦單位要團隊參賽的原因⋯ …

蔡曉容:在焦慮的世代—越焦慮,越優秀

現在的學生越發焦慮。畢竟這個時代變動太快了。但是也鼓勵我們——「越焦慮,越優秀」。焦慮會迫使我們成長與探索,間接使得我們越來越優秀。不過,老師提到,比起國外,台灣的步調仍舊晚了3–5年,所以如果想要爭取海外工作機會,絕對不能待在舒適圈,要盡快地找到方法、資源、資訊,來提升自己的能力與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