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許庭語: 13 年資深品牌經理教你知名外商如何做品牌行銷?

Posted on

嗨大家好~我是庭語!很榮幸擔任 Skyline 的活動特派員,參與了這場講座【歷經 5 家外商公司—— 13 年資深品牌經理人告訴你知名外商都如何做品牌行銷

講師 Vicky(那些外商教我的事 是跨足快速消費品產業、醫療產業、手機產業品牌經理人,曾經在三星、嬌生、妮維雅公司、亞培和必帝公司擔任產品與行銷經理等職位。

至於 Vicky 做過哪些事情呢?他透過了行銷溝通策略,帶領了三星摺疊機提升質感,也讓露得清找回流失的消費者,他用了行銷為企業帶來了非常多的效益~

他揭開了做行銷一路上的心態轉變,一直認為行銷預算如果能多一點,就能夠做更多事情,結果發現根本不是這樣,原來做品牌行銷不是錢越多越好。你必須發現 ——品牌的定位。

Vicky 展現了自己熱血的歷程,一開始從研究所中發現興趣,而後在個案比賽裡強化了動機,最後在實習中,確定了自己的熱情。

現在還是大一的我,在一個類似不分系的課程之間闖蕩,雖然也有迷惘的時候,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我參加的課程與工作坊裡面,我開始一步一步地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

所謂的熱情,就是你再累再挫折,都還是願意去做。

職涯的起步與轉換

講師透過自身從業務到行銷經理,以及最終創業的歷程告訴大家,可以怎麼樣準備職涯的發展。

而在準備期的時候,他建議可以從多益下手,若想進入外商,得分建議可以設定在 900 分以上,而實務經驗的話可以從個案比賽、社團等等的部分開始,一方面認識自己,一方面又可以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在準備完之後,Vicky 透過在嬌生擔任業務證明自己和準備自己,之後轉換跑道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如何跨產業?職位?

確認最終目標,開始逐步修正。令我意外的是,講師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做業務上最有料的工作,而是選擇做了大家認為沒有意義的事,做好這些事情的時候,再出來讓世界看見自己的價值。

沒有完美的工作,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我們都會嚮往大企業的條件以及薪資,但是是不是你想要的還是非常現實,失去熱情後不管做什麼都會很迷惘。

外商要的就是你!

外商要的人:主動積極、優先排序、耐錯、耐挫、堅持 行銷人的特質:步調快、熱愛挑戰、對產品熱愛、數字分析力、消費者洞察力、溝通協調力。

聽完這段的解說,我歸納出幾個非常需要具備的特點,那就是積極和同理心。

做外商做行銷,都需要很強大的抗壓性,面對不同客戶、消費者、上層,都需要很強大的心理素質以及溝通力,主動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才是外商很需要的高效率人才。

什麼是行銷?你的行銷做對了嗎?

許多人都會盲目地喜歡行銷,但是卻不知道行銷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每個人都想做行銷,卻沒有一套策略時,就像亂槍打鳥,這不是一個可以複製成功經驗的一件事。

「從現況到目標,傳給目標客群」 講師帶給我們行銷的意義以及定義,解釋了行銷的本質,也就是潛移默化的拉力,這讓我想到蘋果的定位,他們的行銷已經讓我體驗到高質感的生活以及簡潔有效率的作業系統,不論他們發生什麼事情,廣告以及體驗已經讓我不知不覺地會持續選擇它,不只我,周遭的人也這麼想。

一個成功的品牌的定義:「帶給目標客群感受一致」。

沒有錢怎麼做行銷?

「透過品牌漏斗,為品牌找出痛點。」

什麼是品牌漏斗,簡單來說,就是要得知多少人知道這個品牌?聽過這個品牌,有幾個人考慮你?幾個人做購買?最後,誰是你的忠實客戶?使用這項工具後,就可以知道留住幾個人,抓住了幾個,如此一來的練習,就可以知道哪裡出現問題,就去解決它。

漏斗的每個階段,需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樣,這就扣合到做行銷人需要什麼特質,消費者需要什麼?趨勢是什麼?變化沒辦法預測,你的洞察能力會幫助你非常多。

用露得清和三星告訴你「目標客群」的奧秘

許多品牌搶著要年輕化,跟上年輕的的趨勢,然而這些都符合品牌策略嗎? 露得清的品牌定位,它想要年輕化,但還是不斷地在遺失客群,為什麼? 原因來自於年輕客群的轉換率很高,每一個轉換名單需要很多成本投入,而「公司目標」是「維持策略&有限投資」,所以可想而知,目標需要轉換到轉換率低的客群來降低成本。

而三星的品牌,目標客群設定在18~34歲,而實際購買的客群則是38~54。三星想要年輕化,找了BTS代言,卻無法吸引到年輕客群,究竟在這其中,哪裡出錯了? 那其中最主要的錯誤就是「行銷溝通策略」,太過注重產品導向而不是產品思維。

什麼是行銷溝通策略?品牌思維又是什麼?

品牌思維,舉蘋果來說,高質感、簡潔的設計貫穿了系統、手機外型,甚至商店外型,他們重視感性、價值主張與一致性的體驗,在情感與溝通上與消費者做連結,創造了信仰,而消費者在購買時,如果公司只講功效上的比較,亦即「產品思維」,則很容易被取代。

溝通策略的部分,分為「抓住眼球」、「建立連結」、「考慮購買」、「轉換業績」,簡而言之,就是先從感性訴求(品牌)為出發點,再去延伸到理性訴求(產品)。在第一個階段,就是要容易讓消費者注意到你的品牌,也就是說產品的介紹需要簡單、清晰、好記,再來就是建立連結,傳遞商品訊息時,也要記住,不要塞入太多資訊到消費者身上,保留一點空間,抓住眼球時,也就更想了解你!

進入到理性訴求時,消費者準備購買了,那麼在傳遞訊息的時候要做到「解決疑慮」,讓客群想要使用你的產品,最後,就是購買這個行動的催化劑了「給予推力」,例如折扣等等的,讓消費者願意買單~

行銷就是「產品的旅程」

有清楚的目標,才有明確的 KPI,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想購買的、被吸引的、猶豫不決的,其實都可以從上面探討品牌策略與行銷手法。

聽完 Vicky 的分享真的受益良多,我本身對行銷也有很大的興趣,除了社群行銷,產品行銷也有在接觸,自己有時候腦波弱買東西時,也會自我探討我到底為什麼被吸引?為什麼會購買?才發現這其中的行銷手法,而我歸納了這其中很重要的行銷心法——就是「目標」與「信仰」,為什麼蘋果行銷成功,可以從果粉身上看到信仰,一整套高級舒適的使用者體驗讓消費者願意買單,也印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成為行銷人,除了可以開始培養對身邊行銷手法的洞察力,去探討他們是怎麼做品牌定位的,不能忘記的是,做行銷,要先感性後理性,先品牌再產品。

聽完這場分享實在很感嘆,原來行銷不單單只是網路上看到煩的廣告,而是一套理念與信仰的建立。

成功的行銷佈滿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本身有參訪過外商的企業環境,對此也很有憧憬與動力,更了解其中的體系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今天的講座含金量實在太高了,希望分享可以幫助大家更了解關於行銷這件事。

本文原刊載與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