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V7:別嫌學校資源少,我如何「榨乾自己的大學」

Posted on

好久沒有提筆寫作了,這次來談談我一直都很想分享的主題—如何在看似很少資源的學校裡充實大學生活

PS. 我會從高中升大學時到大學後的心態轉變開始寫起,這篇文比較長,也可以從左邊標題挑選有興趣的內容閱讀。

資源很少的大學,誰要去?

說真的,我壓根也沒想過會進入現在就讀的這所大學。畢業於台中前三志願高中的我,在學測時六個申請志願都填外文系,直到撰寫備審資料時,發現企管系才是我目前最想了解和發展的領域,於是毅然決然放棄學測的好成績,轉戰指考。

然而指考成績不盡理想,我錄取了位於苗栗的國立大學。高中從來只想著頂大、四中,也沒聽過這所大學,原本還想再戰一年,但最後還是聽從父親的建議進入資管系就讀。現在回頭想想,進入大家眼中的「末段大學」不一定是件壞事,也是因為這次的滑鐵盧,從此開啟了我不一樣的思維和人生。

一踏進學校的我,沒心情社交和遊玩,大一上學期的我只想著:重考、轉學考,無論如何要回到我學測成績能申請上的頂大。就這樣拼了一個學期,某天發現這四個月中除了讀書,沒有參與課外活動、想學習的事情因為讀書全被延後。

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沒有轉學成功,難道我大學四年就為了進入人人稱羨的好學校而只一直讀書嗎?

我是一個喜歡冒險、突破自我的人,每天讀書這樣單調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也無助於我的未來規劃和夢想。

因此,我決定放下轉學考的念頭,開始尋找系上和校內的活動,希望建立起充實的生活。我覺得很貼切「放下」心態的一段話:

I think happiness is about letting go of what you thought your life was supposed to be, and just embracing where you are now, and how special it is.

不要怪大學沒有資源,要怪不會主動找資源的自己

大一下的我積極投入校內和系上活動,相較於其他學校我們學校的資源較少,雖然生活以「我喜歡且熱於投入」的形式充實起來,但很快的也體會了「好山好水好無聊」。

我知道,即使學校無法帶給我豐富的大學生活,同儕對這些事物比較沒有興趣,我還是能藉由自主參與校外活動來滿足我的求知慾和嘗試新事物的好奇心。於是我向外拓展,踏上校外探險之路。

我的大學生活規劃

說了這麼多,經歷大學兩年的我究竟參加了哪些活動?就讓我分為校內、校外與遠距時期三項分別說明:

【校內】

企業個案分析與研究報告

在學校課程中取出管理知識並活用,我參與了企業參訪與訪談、基礎市場調查、提升報告撰寫與分析能力、台風訓練,也發揮我最擅長的簡報製作能力。

攝影社

學習到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多元的表達方式以及社群經營技巧。

羽球校隊

雖然實力沒有很強,但學長看到我積極學習的態度,主動找我練球讓我可以加速進步,其中也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比賽,磨練出堅強的心智與體能,更具備勇敢、冷靜、果決的處世心態。

教育部遠距課輔服務計畫—英文大學伴、美宣組長

在與小學辦的互動中,發現自己對教學和心理學產生興趣,也增進表達能力。擔任美宣組長後,帶領二十五位組員,完成許多設計作品,也從中培養領導能力。

偏鄉資訊志工

透過實際與苗栗的國小學生相處交流,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和行為。活潑、陪伴的個性讓我更容易與小朋友打成一片,學到有別於美宣組長的帶領能力,也培養出對府間的團隊默契。

英文口說、西班牙課程

學校設置了不同語言的選修課程,未來想出國發展的我認為只會英文是不夠的,因此除了參與系上國際講座精進英文能力外,也學習第二外語奠定基礎。

【校外】

第四屆 TaiwanGPS 校園大使

除了認識來自不同學校和科系的同學以外,每月會議中讓我獲得大量的實習、講座、活動資訊和創新行銷文案,充實知識與硬軟實力,並瞭解國外大學的留學資訊和學長姐經驗,在心中默默種下出國留學的種子。

Instagram 商業帳號製圖小編

喜歡社群經營、插畫、寫作的我加入 Instagram 腦洞大開的團隊,學習製作具吸引力又易懂的圖文,讓讀者能夠輕鬆消化五花八門的網路資訊,也增進我的圖文創作能力。

提案競賽

大二對提案產生濃厚的興趣,前後參加了四項 SDGs 提案、一項永續仿生競賽和一項人權議題提案競賽。

在SDGs提案中我以芳香療法和教育為主軸,融合各團隊隊員的專長,其中一項計畫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複選面試機會,我學習到:

  1. 以團隊的形式與外界組織進行訪談
  2. 對面試更加熟悉、突破以前害羞不敢在大家面前發表的恐懼
  3. 了解企劃撰寫流程與思考模式,甚至一個人負責從靈感到完成提案
  4. 認識芳療的多元結合與產業未來性

永續仿生競賽中擔任組長,學習如何有效溝通及整合隊員的想法與資料,深入瞭解 2050 淨零排碳和如何利用不熟悉的仿生設計解決排碳問題。

牛津論壇青年挑戰賽讓我更認識並密切關注人權議題,並擔當主題發想的部分,也藉此與不同領域的隊員交流、累積人脈。

永續議題

自從去年了解ESG與綠領人才的需求度提高,我計畫將我的芳療專長結合食農,希望能從自己的力量影響別人提升永續概念與實際執行。目前正積極參與食農相關活動以深入瞭解,芳療則是考取專業證照並計劃今年9月從自媒體經營起步再向外拓展。

【遠距時期】

還記得前兩年下學期的遠距教學嗎?因為遠距的關係有些活動停擺了,有些改成線上舉行,讓原本的生活之餘又多出許多時間。各地的講座和工作坊紛紛轉為線上,許多付費課程也調整為疫情優惠價甚至免費,讓我不用擔心距離就可以參與這些多元豐富的線上講座。

另外,我也實現一直很想達成的願望:經營自媒體。我以插畫家的身份成立酪梨恐龍的IG帳號,短短三個月的經營,累積了快 600 粉絲(現在因有其他計畫所以停更了)。我也利用喜歡分享的性格經營讀書帳,交了許多新朋友互相交流想法和未來規劃。

別再跟我說你的大學資源很少,無法發揮你的專長了!

從迷茫中找回自己

上述概括的活動中,是不是覺得看起來好像很豐富,感覺接觸了好多領域?

其實今年暑假我開始反思,「參與了這麼多活動,然後呢?」興趣廣泛的我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就會手賤地不斷按下報名活動的按鈕。經過這些事情,我的能力確實提升,生活也充實起來,但我仍對未來規劃感到迷惘。就在大二這個暑假,我藉由最後一次轉學考的機會整理書審,也對兩年來的生活進行反思。

我給自己兩個任務:

  • 在體驗、探索的兩年中,挑出讓自己最有成就感且熱愛投入的前三名活動。
  • 在活動中我看見自己擁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質或專長?

我告訴自己,大三該開始將目標從「探索興趣與認識自我」轉為「深入專研與發展」突出的特質和強項。最後我選擇這三項專長:芳香療法×食農×永續、英文(留學夢)、行銷管理與UI/UX

剩下兩年,還是要用力「榨乾我的大學」

訂下目標後,我開始大學後兩年的計畫。我先分別在三項專長中訂下一個兩年後的大目標,接著逆向回推,規劃短中長期目標,再細分成每月目標與每週目標。以下是我現在的計畫:

❶ 芳香療法×食農×永續

  • 大目標:將芳香療法帶入青年與青少年族群,與食農結合,並與美髮美容產業發展永續提案
  • 短期(9-12月):積極參與食農活動、加入STI計畫深入探討永續、經營芳療社群帳號
  • 中期(2023年1月-5月):將芳療帶入校園、參與提案競賽、經營芳療部落格
  • 長期(2023年7月-2024年5月):持續推廣芳療與永續、與企業進行永續提案

❷ 英文(留學夢)

  • 大目標:大四申請德國交換學生
  • 短期(9-12月):上修大四課程、托福考試、教育部獎學金申請
  • 中期(2023年1月-5月):交換學生申請、自學德文
  • 長期(2023年7月-2024年5月):在德國選修行銷管理甚至教育課程、到不同城市探訪、參與未嘗試過的活動和新事物

❸ 行銷管理與UI/UX

  • 大目標:2023年暑期實習相關領域,或在德國實習
  • 短期(9-12月):自學UIUX、增進行銷管理領域
  • 中期(2023年1月-5月):製作作品集、尋找實習與投遞履歷
  • 長期(2023年7月-2024年5月):經歷台灣暑期實習,在德國尋找相關實習

當然,還要騰出彈性時間給講座、提案、相關活動等,但主要會著重在以上三項技能。除了提升技能以外,也要累積軟實力

那到底該如何安排大學生活呢?

這裡跟你分享我的小tips:(校內為主)

1. 大學四年依自己的感覺與計畫,分為「自我探索」和「專研發展」兩個階段。

我是興趣廣泛且對未來還拿不定方向,所以將兩個階段各分兩年

2. 每個學期選課時,除了系上選修以外,務必挑選你有興趣或你想學習的通識課程,因許多通識課是外聘老師,與老師交流、建立關係能獲得相關領域的專業資訊。別忘了選擇學分學程與自由選修課程,都是很好直接取得學習資源的方式。

我這兩年選修設計、心理有關的通識課程,選擇管理與設計學分學程,以及第二外語(葡萄牙語)的自由選修課程

3. 將系上有意義的活動全部參與一輪,系考、系遊等挑一兩次就可以了。

我參加遠距學伴課輔計畫、資訊志工,其實系上遊玩的活動沒參與過,因為找不太到理念相同的同學,當時的想法就是積極利用校外資源拓展人脈。

4. 積極參與校內講座!講座是最容易在校內與厲害的講者建立關係的最佳方法。

自主報名許多系上和校內講座,紀錄講者的聯絡方式,在演講結束後寄送心得與筆記給講者,由此建立印象及初步良好的關係。

校外的部分,就交給你自己搜尋了。如果對提案競賽、社群、英文、思維成長等有興趣的話,也歡迎留言或到我的 IG 交流彼此的想法,我可以分享自己的資源給你!

結語

現在回頭想想,其實我不後悔進入現在這所大學,因為在這裡,我可以將重心放在參與活動、學習不同事物,不會被繁重的課業束縛。系上活動或交換學生也不需太擔心高度競爭力,可以較輕鬆地取得學校不錯的資源。

從小聽到大的「國高中用功六年,大學好好玩四年」我覺得以自我充實的角度來說是正確的!大學確實是台灣學生最能自由探索、好好認識自己並發展自己喜歡的領域的階段,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四年的時光,榨乾你的大學、榨乾你的生活,「玩」到最高峰!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更多思維貼文、生活點滴歡迎追蹤:@v7studying

本文原刊載與此,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