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

mutahead mutahead

林沂璇:從偶遇探索的大藝術家們

Posted on

將近半年的時光,我們駕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在社會問題中穿梭著、馳騁著。在社會問題中,我們像是黑暗中的提燈人,嘗試尋找與我們有著相同頻率的夥伴,再一起把黑暗驅散。

故事的開始

故事的開始,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高中生,在某天躺在床上時偶然發現這場比賽。也許是出於好奇和他那衝動的性格,他馬上聯絡了身邊的同伴,邀請他們一起解開社會問題的鎖。當然,非常講義氣的三個朋友在猶豫兩三天後便答應了。沒錯,那個平凡無奇的高中生就是我。

我們創立了團隊,但,最重要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我們四個人沒人接觸過這種比賽!我們連比賽規則都還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就這麼決定報名了。我們創立帳號、拍攝海選影片、為我們 IG 的限動美化,做了各式各樣我們熟悉的事,也抱著不會過海選的心情衝破了海選的巨浪。

然而,一開始,我只是把這個比賽當成一個可有可無的遊戲。

凝聚

過了海選,我們的心情自然是喜悅,但還不到興奮,就像一個小考偶然得到不錯的分數而已。抱持了只是開始做,就不放棄的心態,我們匆忙的開始了初賽的企劃書,但因為處理相關議題的經驗,我們對於社會問題完全沒有概念。於是,我們從0開始打造企劃書。

當初,我們選擇「外交」議題的原因非常簡單─感覺起來比較少人。我們幾乎每個週末都打著電話,想著到底要怎麼解決這個議題。有很多的抉擇都僅僅是憑感覺決定,決定之後再想對社會來說,這項決定為什麽重要。

其中一樣我們最特別的決定就是設我們的目標群眾為小學生。一開始決定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們怕我們英文比不過其他組別,但如果目標群眾是小學生,便可以合理化我們用簡單字詞的報告卻不輸別人氣勢。

我想我們如果初賽原因寫這個的話早就被刷掉了。所以,我們稍加潤飾,並持續思考小朋友當觀眾對社會來講的好處跟對高中生的優勢。最後我們得出這個結論:

小學生位於剛開始步入小型社會的階段,而也是社會中最不受矚目的一群人,卻有著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識需求。我們清楚自己只是高中生,並沒有權力一下就撼動政治上的高官,也沒辦法獨自一人和其他國家建交,但也因為我們只是高中生,更能發現現代教育中的不足,進而想出解決方法。

其中,我們學習到如何在大數據中擷取自己需要的資料,再加以統整。更學到換位思考,從小學生的角度看待這整個企劃,從而發現不足。企劃書也許看似只是一個統整過後的紙本,但不管是規劃過程還是探索可行性都需要統整數據,而沒有紙本分析,這些事情很難做到。因此,我們想要詳細地完成這份計畫書以替未來的實作鋪路。

然而,事與願違,因為鄰近段考,又充滿社團活動,我們時間很緊迫,但唯一的堅持就是每週六日都一直在打電話。我們自然而然地分配好工作,製作問卷、統整信息、撰寫計畫書、翻譯,每個人都挑選自己擅長的工作做,以維持效率。

我們的計劃最後定為製作關於台灣和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文化的影片給台灣和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當地的小學生觀賞,希望他們藉此對邦交國有基本的認識。其實,我們的想法只不過是將每個人生活的點滴凝聚,形成一份普通卻專屬於我們的計畫書。以我們認為平凡,卻最有效的方法在小學生心裡建造一座名為「外交」的城堡。

結果和回憶

我們一直以為,初賽不會過,畢竟是在有限時間內匆忙趕出來的,但我們知道自己盡力了。

沒想到,複賽名單出來,我們在上面。我們企劃書裡沒有華麗的文字,只有以平鋪直述的方式表達出的想法。很驚訝,似乎我們的想法打動了評審的內心,同時我們也在行動中慢慢重視起這項比賽,認為不能辜負評審的期待。

在迷霧中,我們沒有燈,沒有路標,更沒有指路人。在徬徨中,我們照著直覺走著我們自認為對的路。我們搜集資料,拍攝影片,更改問卷,然後還是無止盡的翻譯。

從六月就開始就每個週末跑來學校借場地拍攝、寫稿、練習。暑假更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到學校,下午五六點再回家。這段時光,雖然酷暑加上沒冷氣的日子渾身難耐,但也成為難忘的回憶——桌巾變成拍攝的斗篷,沒吃完的豆花變成香蕉道具,介紹珍珠奶茶時還可以借機偷喝幾杯。其實,比賽不只是比賽。我們透過 Social Designer 學習到的不只是外交知識和社交方式,那些一起努力的回憶,也伴隨著比賽一起被我們收進囊中。

軌跡

最難忘的大概就是比賽前英文簡報的練習了。在迷霧中,終於出現來拯救我們的人,那就是兩位隊員的媽媽和英語老師。

英語口說一直以來都是我最薄弱的部分,雖然以前練過演說,但也導致我聲音在緊張下聽起來生硬而制式化。決賽前的暑假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兩位隊員的媽媽都在一旁陪伴著我們,對我們的簡報提出建議,我們也不斷的更正。簡報也更改過好幾版。漸漸的,我們很自然的早上到學校,練習口說,吃午餐,再請老師驗收,再回家。每天都維持著一樣的軌跡,做著一樣的事,宛如行星不斷地繞著恆星公轉,但每一天都對接下來的比賽有著不同的期待。

日複一日練習英文簡報的過程其實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就讀雙語學校,外師的期中期末成績幾乎都是以報告打分。

這次最不一樣的體驗就是性質不同,我向來都是製作文學報告,或許是詩文,或許是小說,題材都單一而深入。但,這次比賽不一樣,不只需要提前查找各種不一樣的資料,更需要以小學生的方式思考怎麼樣會更好理解。外師報告只需要參照評分表並一一完成就好,但這次企劃沒有侷限,導致我們無限的想像力很難具體化寫到簡報上。這也讓我發現,其實沒有限制的限制才是最難打破的。

最終,在每天無止盡的討論和無數次的更改簡報後,我們終於在複賽前幾天把簡報趕完,也在這個過程中加強了自己的英文口說、統整能力和沉默已久的想像力。未來,我們會迎接更多的挑戰和演說的機會。我想,這場比賽就是我們其中一個躍向世界舞台的跳板吧。

看完上面,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要學習到這一切的過程過於複雜,團隊本身也須經過複雜的協調才能最終完成一份簡報並上台報告。

然而,我們團隊其實很單純。原本就是國中同學的我們在這趟旅程中也沒有過多的爭吵。我沒有在學校和大家一起那麼長時間的專注於一樣課題,因此團隊合作的機會相對較少,但透過 Social Designer,我發現大家都在無聲中盡心盡力的在完成每一樣課題。我想,這就是我們國中歲月所培養團隊合作的默契吧。大家在前期或許只是一盤散沙,但初賽之後,大家都期望可以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些什麼。在每天寫稿,吃飯,報告的軌跡中,我們或許就已經得到那股勇於追夢的勇氣和團隊合作的默契了。

大藝術家們

複賽、決賽,我們一步一步走來,一步一步體會到解決社會問題的困難,一步一步走著充滿石礫的路,卻笑著,慶幸著自己有選擇參加這場比賽。Social Designer 給予了我們發光發熱的舞台,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空間,更訓練我們未來解決任何問題的思維。

當然,我們還有數不清的不足,像是在決賽前完全忘記準備 QA 的部分導致決賽出包和內容尚無法精準表達選擇小學生作為目標群眾的意義。但至少,我們開始做這件事了——

很感謝當初只是「好奇」和「衝動」的自己。

因為這份衝動,我看見不一樣的色彩;因為這份衝動,我有了不離不棄,願意陪我任性到最後的夥伴;因為這份衝動,我看見那些真正不凡的高中生,那些已經為自己的未來深思熟慮,甚至為別人設想好前方道路的大藝術家。

不稱他們為夢想家,是因為我認為夢想是說得出來,但永遠做不到的事。而這群揮灑青春的藝術家讓我看見那些我曾經認為不可能的事被具體化了,彷彿下一步就能實現。

以前,我一直以為高中生只能擔任學生這個角色。縱使高中生活被很多動漫刻畫得很豐富,卻都始終被困在「學生」的框架內。這也是我們企劃不足的地方。雖然我們運用了身邊的各種資源,但我們始終沒有跳脫出學生的框架,成為真正踏上街頭解決問題的學習家。

然而,我看見的這群高中生脫下他們學生的外衣,成為四處尋找獵物的獵人。高中生,其實也可以站上街頭,發揚並實踐他們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

有的組別和大公司簽了約,實踐自己的產品企劃並說服上級生產產品;有的上了 Podcast 闡述自己的想法,為學生開啟「性」的世界;有的人舉辦了 Privilege Walk,在同溫層裡發現每個人的不同。

藉由 Social Designer,這群高中生參賽者向世界喊話:「誰說高中生只能成天唸書、寫報告?高中生也可以憑藉自己的雙手扭轉世界!」

我們的議題更是如此:因為是外交,我們沒辦法把眼光侷限於台灣本土,因此更應該跳脫出「學生」的範疇,放眼全球,增加影響力。或許,這群大藝術家還沒有把他們的影響力傳播到全世界,但我想讓他們知道,此時此刻,在這裡,已經有一個被他們影響的人了。

老實說,各位參賽者準備周全的報告和企劃內容讓我自慚形穢,一度認為我們組別一定是決賽裡的墊底。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拿到了第三名。其中或許包含一大部分的運氣,但也是我們曾經努力過的證明。

這場比賽的意義不只在於學習歷程或比賽本身,更教導我們解決社會問題的藝術、團隊合作和勇於追夢的勇氣。感謝 Social Designer 讓我們這群還在迷霧中迷茫的高中生突破重圍,讓我們有機會探索眼前更寬廣的世界,甚至得到前進大使館報告的機會。

藉由 Social Designer 的舞台,不成熟的我們,在比賽中慢慢發芽,慢慢成長。期待有一天,我們不再是「見習」的那群人,而是像其他人一樣,光明正大揮灑創意思想的大藝術家。

新北市林口康橋高中   林沂璇

111.8.2.

看更多:中學生挑戰賽總決賽影音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10%
Drag View Close play